在探讨清往一二银子的购买力时,我们不禁要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物价和生活状态。通过历史资料的记录,我们可以窥探一二银子在清往时代能够购买哪些物品,从而进一步理解货币的价值。
我们来看粮食价格。在康熙至乾隆年间,优质大米的单价在每升十文钱左右,而一二银子等于一千文,这意味着一二银子可以购买一百五十斤优质大米。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无疑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支出。
进入光绪年间,粮食的价格略有变动。以直隶省的顺天府、学名府、宣化府的玉米、高粱、谷子为例,每仓石的粮食计银一二四钱六分,换算下来,一二银子可以购置近百斤的粮食。可见,无论是康熙还是光绪年间,一二银子在粮食方面的购买力都是相当不错的。
除了生活必需品,我们还可以看看当时的房价。在清往时代,购屋并不像现代以平方为单位,而是按间来估算。例如,在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里弄的四间瓦房售价为七十二两银子。以现在的尺度估算,一二银子足以购买一平方的房产,而在城郊,房价更为便宜。
清代的消费中还有一项重要开支就是购官。这是当时一项重要的财务来源。例如,在乾隆年间,捐纳讲员的价钱为一万六千四百两银子,这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但如果是捐个虚职地位,价格则相对便宜许多。
《红楼梦》中描述了贾珍为儿子贾蓉贿赂宦官戴权购买官职的情节。其中涉及到千余两银子的花费。这些虽然是小说中的情节,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货币购买力。
再来看收入情况。亲王每年的岁俸银为一万二千二银子,而普通官员的俸银则根据品级有所不同。即使是最低级的官员和一般百姓,他们的收入也足以维持基本生活。乾隆年间,北京一般老百姓的月收入大概在二到三二银子之间。从这个角度看,清往时代一二银子的购买力是相当不错的。
通过对比消耗和收入,我们可以发现清往时代一二银子的购买力在当时是相对雄厚的。这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物价水平,也揭示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