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263年那个动荡的时代,三路大军如猛虎般扑向蜀汉。其中,一支三万人的军队,悄然从小道出发,以奇袭的方式直逼蜀汉的心脏。
当邓艾率领的大军进入江油,补充了给养后,他们在绵竹遭遇激烈抵抗。诸葛瞻父子在那里败下阵来,成都的屏障失守,无险可守。面对这样的危机,霍弋这位统领南中诸郡的将领,手中仍握有兵力。当他听闻成都危急时,立刻准备率军支援。此时的刘禅却听信宦官谗言,认为魏军无法攻入成都,因而忽视了危机的严重性。他不允许霍弋前来支援,这使得蜀汉失去了一次重要的生存机会。
《汉晋春秋》记载,霍弋在得知魏军来袭后,决心赴成都支援。由于刘禅的错误决策,他未能如愿。诸葛瞻在关键时刻未能采纳黄崇的正确建议,放弃了有利地形,选择了与邓艾硬碰硬。结果,他的军队被邓艾的野战军击败,诸葛瞻父子战死沙场。
邓艾攻陷绵竹后,大军继续向前,进入平原。此时的成都再无可依靠的防线。刘禅在大臣谯周的建议下选择了投降。在投降前,他的儿子北地王刘谌曾力劝他奋力抵抗。刘禅并未听从。刘谌愤怒至极,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子女,然后自杀殉国。他的骨气令人敬佩。
霍弋在得知刘禅投降后悲痛欲绝。他穿上丧服,为成都的失守吊祭三天。尽管许多部下劝他立即投降,但他决定等待消息,看看魏军如何对待刘禅。如果刘禅受到尊重,他就投降;如果刘禅受辱,他将誓死抵抗。
不久之后,传来消息说魏军善待了刘禅,并将他全家迁往洛阳。霍弋这才决定投降。他对自己的待遇还不错,被以礼相待,并继续担任南中都督。我们不禁思考,如果刘禅当初同意霍弋率南中的军队救援成都,或许他们能击败邓艾,保住成都。
历史没有如果。刘禅因听信谗言而错失良机,蜀汉最终灭亡。这个悲剧告诉我们,一个明智的决策者在危机时刻需要明智的决策,不能因小人的谗言而失去正确的判断。蜀汉的灭亡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教训,让我们深刻反思领导者在危机中的责任和决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