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传统文化 >>

清朝文字狱十分残酷 竟然连一个疯子都不放过

编辑:民风民俗 2025-05-21 19:01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的受害者,大多与文字有关。那些身处庙堂之上的翰林词臣,或是隐逸山林的文人雅士,甚至与文字打交道的印刷匠,都可能在文字狱的阴影下成为无辜的牺牲品。甚至在民间,疯子也因文字狱而遭受不幸。

十六年前的那起案件,让人再次看到了文字狱的残酷。王肇基,一个普通百姓,怀揣着对权力的渴望和对皇帝的敬仰,试图通过献上寿辞获得一官半职。他的文字不慎触及了禁忌,触碰了皇室的敏感神经。

当时,山西巡抚阿思哈接到报告,以为发现了大的谋逆案。当王肇基被押解至他面前时,阿思哈惊愕地发现,这个献诗的人竟然是个疯子。王肇基虽然精神异常,但他的言辞中透露出对皇室的忠心,声称自己只是想要得到皇帝的青睐,他的文字只是想要展现自己的才学,而并非有意讽刺圣贤。

阿思哈面临着一个难题,一个疯子的话语能否作为证据?他进一步询问王肇基,为何一个普通百姓要妄议国家大事,指责文武大臣。王肇基解释,他的观点来自于《京报》和闲言碎语,他只想通过献上自己的书来获得官职。

原来王肇基曾在官府任职,对官场有所了解,但后来遭受打击,精神逐渐变得不正常。他认为只要给皇帝上疏,就能获得一官半职。但现实却比他想象的要残酷得多。

阿思哈将案件详细写进奏折,上报给乾隆皇帝。为了不背责任,他在用词上极为谨慎。乾隆皇帝看完奏折后,明白王肇基是个疯子,但仍然下令严惩。

这个案子让人感慨万分。王肇基本是个疯子,他的行为让人无法理解。但在乾隆朝那个高压的文字狱氛围下,他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他的母亲和妻子,原本就不幸成为了疯子的家属,现在因为这件事被押回原籍,严加看管。

这起案件再次提醒我们,文字狱的残酷不仅仅针对文人雅士,它无处不在,甚至波及到普通百姓。在这个高压的氛围下,人们因为文字而遭受不幸,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不仅是对个人的摧残,更是对社会的警示。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自由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