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奇闻怪事 >>

刘备临死前不把兵权交给诸葛亮 而是交给此人呢

编辑:奇闻奇事 2025-05-18 14:26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广为流传,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段历史的面纱。

在公元221年,为了夺回荆州,这位英雄亲自率领数万大军进攻吴国。在次年的亭之战中,他却被吴国的将领打败。他收拾残兵败将,退守永安,也就是现在的白帝城。这场夷陵的惨败使他深感羞辱,因此一病不起。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向诸葛亮托孤,说出了感人肺腑的话语:“你的才能胜过我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事。如果我的儿子有才能,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你也可以自行决断。”

这位英雄,就是历史上的刘备。他以李严为副手,让两人共同辅佐年幼的儿子刘禅。他将兵权交给了李严,而据史书记载,刘备在临终前,让诸葛亮和李严共同辅政,而且让李严负责内外军事,留在永安镇守。那么,既然刘备如此器重诸葛亮,为何将最重要的兵权交给李严而不是诸葛亮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刘备对诸葛亮的权力有所顾忌,担心他大权独揽。他让诸葛亮主政、李严主军,以形成互相制衡的局面。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所说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其实并非真正的放心托付,反而让人感受到一种微妙的权力斗争。刘备连“枪杆子”都交给了一位辅政大臣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对诸葛亮的潜在威胁吗?

刘备并不认为诸葛亮具备统帅之才。他在得到诸葛亮后,很少让他随军出征。蜀汉的重大战事,无论是取益州、取汉中还是伐吴,都没有带上诸葛亮。诸葛亮擅长的是治理内政,确保军需供应充足,而在战事谋略上,刘备从未真正倚重于他。夷陵惨败后,诸葛亮感叹如果法孝直还在,一定能制止刘备东征;即使东征,也必不会遭受如此大的危机。可见,在刘备心目中,诸葛亮的才能更多的是型的人才(足食足兵),而非统帅型的人才。

历史上的这一段佳话,参考了《三国志》、《资政通鉴》等史籍的记载。无论是刘备的英明决策,还是诸葛亮的智谋才华,都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