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奇闻怪事 >>

古代九族到底指的是什么 皇帝诛九族要杀多少人

编辑:奇闻奇事 2025-05-20 15:23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古代“诛九族”之谜:残酷的刑罚背后到底有何深意?

对古代诛九族的残酷刑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或许曾在影视剧中目睹过这一场景:一旦某人被官府逮捕并惹怒皇帝,便会听到“诛九族”的严厉命令,紧接着一家老小遭受无妄之灾。历史上的诛九族,究竟是何含义?到底诛杀了多少人?让我们深入探讨。

我们要了解“九族”究竟指的是哪些人。《春秋左传正义》中提到,九族包括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及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子之子等,都是外亲但有服饰之别的族系。也有说法认为九族是指同一血统的九代亲族,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孙、曾孙、玄孙。但从法律执行的角度来看,第一种说法更为合理。

在古代,最严重的罪行被称为十恶不赦,其中三大罪最为严重:谋反、谋大逆和谋叛。对于谋反的人,汉书提到的是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如何处置谋反者。后来的刑法志则提到谋反罪可能导致的处罚是夷三族,这里的三族指的是父、兄、子三族。

各个朝代对于谋反等罪的处罚都有所规定,但都没有明确提到诛九族的说法。这一说法更多地出现在小说和演义中,由于大家对古代历史的不了解,成为了常识性的误差。史书中实际上只提到了两个诛九族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杨玄感起兵叛乱,他被炀帝“夷九族”。第二个案例是明代的官员方孝孺,他是建文帝的忠臣,但因试图刺杀朱棣而被诛九族。关于方孝孺被诛杀十族的说法,实际上只出现在《野记》中,并未被正史记录,可能是虚构的。

古代的帝王在统治时,以“仁”为主,尽管诛杀亲人的惩戒措施能维持威慑,但帝王们会尽量少用。而且,九族牵涉的人太多,稍有不慎可能会被扣上暴君的帽子。诛九族的刑罚实际上极少出现。

古代的诛九族刑罚虽然残酷,但在历史上出现的次数并不多。这一刑罚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以强化故事的戏剧性。实际上,由于这一刑罚涉及的人数众多,帝王们在实施时会非常谨慎,以免背上暴君的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