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从入药、绘画到墓葬的神秘之旅
你是否听说过用朱砂伴葬的习俗?昨日,位于遗址宫殿区西侧的商周遗址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神秘习俗。在这里,7座战国时期的墓葬重见天日,其中包含了船棺、合葬墓等,墓中出土了丰富的青铜器、陶器和磨石。尤其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死者的尸体上都撒有朱砂,尽管历经2500多年,他们的尸体仍呈现出红润的颜色。
这处商周遗址的发掘始于九月一日,目前已经挖掘了800平方米,出土了丰富的陶器、青铜器和石器等遗物。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这批战国时代的墓葬。这些墓葬形式各异,有单穴墓,还有三人共穴的合葬墓,甚至发现了两艘船棺。这两艘船棺的体积很小,仅容一人躺下。棺材被处理后,死者的尸体一一暴露在外,身边环绕着大量的青铜器,如剑、矛、戈、剑鞘等兵器。大部分青铜器都被丝织品包裹。
最神秘的莫过于死者身上撒满的朱砂。这些尸体呈现出的赤色,连周围的土壤都被染红。周站长表示,这也是他们感到惊奇的地方,因为这些死者的尸体上都覆盖有朱砂。在我国,朱砂作为颜料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颜色持久不退而备受青睐。而在墓葬中使用朱砂伴葬,却是首次发现。
除了青铜器、陶器和朱砂伴葬外,在墓葬的二层台上或墓主的周边,还发现了大量的鹿骨和麂子骨。这些应该是野生的,并且生活在泥沼湿地。兽骨伴葬的方式与遗址祭奠区的“祭奠”风俗不谋而合。这是否意味着战国时期的住户们仍然活跃在这片土地上,并通过相似的丧葬仪式来缅怀的先民呢?
在已经出土的许多墓葬中,尸体的尺寸都不高,反映出古蜀人身材低小。在昨日曝光的这批墓葬中,尸体却一具比一具高大,最高的达到1.80米!这表明古蜀人并没有低小的特征,而且此次墓葬中的人牺牲时的年龄都在50岁左右,证明了当时的营养状况良好。
这些神秘的朱砂墓葬,不仅揭示了古蜀人的丧葬习俗,也让我们对古蜀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和探究。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我们期待揭示更多关于古蜀文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