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杜丽娘》的看片会让我深受触动,脑海中涌现出关于性与爱的深刻思考。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前些年观看的《非诚勿扰》,其中葛优与车晓关于性爱时机的讨论,以及车晓反复强调的“性,有那么重要吗?”的问题,引发了我对性与爱哪个更重要的疑惑。
在爱情观中,性所占的比重究竟是多少?是1%还是99.99%?蔡琴与导演杨德昌的电影情缘,以及杨德昌提出的“无性婚姻”,展现了性在爱情中的复杂地位。尽管杨德昌认为他们应该保持柏拉图式的交流,不让这份感情掺入任何杂质,但最终的结局却是主动提出离婚,并感慨十年的感情“一片空白”。这引发了我对没有性的爱是否存在的思考。
借由上述案例,我想重点谈谈《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很多人觉得杜丽娘为爱而死、为生而活的情感不可思议,而我却认为她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性。爱可能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概念,而性则是实实在在的身体体验。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梦中幽会,或许并未达到爱的真正高度,但丽娘为何仍为他忧思伤神?答案或许只能归结于一场春梦,梦中的千般爱惜、万种温存让她难以忘怀。
性与爱是否可以混为一谈?不,性是性,爱是爱,它们的介质是截然不同的。性属于肉体,而爱属于灵魂。人类生而有灵魂,如果把灵魂从身体中抽离,那么个体将失去自我。在这个意义上,封建礼教对于丽娘而言,只是浮云一般的存在。她在后花园与柳梦梅面前的宽衣解带,是再一次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和断喝。
有人因性而追求爱,有人因爱而追求性。性与爱、灵与肉,在这个过程中并无谁是谁非。我个人认为性是爱的基础,爱是性的升华。电影《杜丽娘》或许会引起观众对于这两大话题的争议和判断,但终究离不开性和爱这两大核心。我相信这部充满争议的名著经得起世人的评判,同样电影《杜丽娘》也定能经受住观众的考验。
这部电影引发了我对性与爱的深刻思考,我相信它也会让观众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判断。正如《牡丹亭》这部名著一样,它经得起世人的评判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