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家族的确历经了诸多波折。众多儿子中,有的英勇早逝,有的虽侥幸存活却经历了继承权的激烈争夺。这种纷争导致曹操晚年的继承权之争尤为激烈,使得曹丕上台后对宗族成员的防范心理重重,曹氏宗族的实力因此大为削弱。
曹丕继位后,汲取了汉朝覆灭的教训,对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他不仅对宦官和外戚的权力有所约束,更对宗室的权力进行了明令禁止。为防止藩王势力坐大,他多次调整藩王的封地,收回了他们的治权和兵权,并在各封国设立监察机构,确保曹氏藩王不仅失去权势,甚至行动都受到限制。
这一系列措施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曹魏政权稳定,未发生宦官、外戚、藩王作乱事件,但也导致了宗族势力的单薄。在日后司马家族的篡权过程中,曹氏宗族无力与之对抗。
随着曹魏功臣的逐渐减少,司马家族自曹丕时代开始逐渐崛起。司马懿虽在曹操在世时未受重用,但晚年的继承权之争却为他提供了机会。他成为了曹丕派系的重要人物,随着曹丕的即位迅速得到重用,一路升迁。
司马懿的寿命超乎寻常,接连熬死了曹魏三代帝王。尽管曹丕和曹都是颇有能力的帝王,但在他们生前,司马懿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当曹去世后,年幼的继位,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不久之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爽被夷灭三族,司马家族开始独揽曹魏军政大权。
此时的曹氏宗族被严格限制,曹操时期的老臣也已全部故去,而曾经的“后起之秀”司马懿此时已经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在曹爽败北之后,司马家族全面掌控了曹魏政权。尽管司马懿后来去世,但司马家族的势力已经稳固,后来的曹魏帝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而已。
司马懿与曹操两代的差距,常被误解为一代人。实际上,司马懿仅比曹丕大八岁。在曹丕篡汉称帝时,司马懿正值壮年。尽管曹丕能驾驭司马懿,但命运却与曹魏作对。曹丕英年早逝后,曹虽年轻有为,却未能抵挡司马懿的逐步崛起。最终,在曹去世后,司马懿发动政变,一举掌握了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