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虽言语不同,却同样拥有生命的韵律,我们都是自然界赋予的宝贵礼物。”当程璧接到为长隆20周年纪录片《我的朋友不是人》制作主题曲的邀请时,她的心中涌现出了“万物有灵”的深刻理念。这一理念,如同一道彩虹般连接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情感纽带。
程璧意识到,这一理念的传递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她仿佛置身于丛林之中,感受到百灵鸟和夜莺的歌唱,孔雀炫目的羽毛,大象悠然的姿态……这一切都让她感受到生命的和谐与美好。
在周末与家人一同前往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时光里,小火车环游让她印象深刻。从亚洲平原到非洲草原,斑马、长颈鹿等动物在自然的舞台上自由行走。那清新的环境,让她更加坚定了“我们都一样”的想法。每一种动物都是独特的存在,人类与这些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平等且珍贵。
程璧的歌曲一直秉持着极简意识,而这次创作的《万物有灵》则多了以往未曾有过的世界音乐的色彩。她用灵动的嗓音,搭配班卓琴、弦乐、吉他、大鼓、小号等乐器,创造出一幅丰富的音乐画卷。其中,大象的长啸、犀牛的奔跑等动物的声音加入,更是提升了整首歌的质感,使得歌曲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在MV的创作过程中,导演潇峰选择采用双重曝光配合动画的手法,以视觉上的奇妙连接人与动物。歌曲前奏和间奏分别展现了不同的主题,前奏突出环境,间奏展现丰富的动物世界。为了呈现出最美的意境,MV制作团队专门前往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取景拍摄。
在那里,程璧和实景拍摄的动物们虽然存在不同,却奇妙地相互依存。人与动物、音乐之间的碰撞,仿佛酝酿出一个“万物共生”的和谐世界。潇峰导演曾表示,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种动物,对于程璧来说,她的心中可能住着一个热闹的动物园。
这首歌最打动人心的,是它唤醒了我们内心的那份情感。在程璧纯净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每一个听众的心中,都有一种动物被唤醒,那是我们对生命的感知,对自然的向往。
当我们闭上眼睛,聆听这首歌时,仿佛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力量,感受到生命的韵律。这就是《万物有灵》带给我们的感动,它让我们意识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我们都一样,都是自然界的孩子,都值得被上帝眷顾。程璧曾言:“生活的热情与创作的灵感,是我永恒的追求,而音乐,则是我无龄的表达。”聆听她的歌声,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灵动中夹杂着岁月的沉淀,活泼间弥漫着传统的韵味。她的歌,如同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演绎一部怀旧电影,让人不由自主地回溯童年时光。
《万物有灵》这首歌曲,是由北京与东京两地精英团队联手打造的视听盛宴。程璧倾力于词曲创作,东京的录音棚见证了其声音的魔力,而北京的编曲与混音则为其锦上添花。跨越国界的语言与工作方式,让这首歌曲在创作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与沟通。而这恰恰体现了歌曲的主旨我们虽身处不同之地,却同样拥有情感与梦想。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曾对程璧的歌曲给予高度评价:“即使不懂汉语的语义,我也能透过她的声调和音质,感受到那些细腻的情感波动。仿佛一位北京的少女站在庭院之中,凝望同一片天空,那片天空下,我们的心灵相通。”
音乐,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情感表达。在程璧的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爱。她的音乐,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感动。正如她所言,音乐无关年龄,也无关国界,它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是我们心灵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明慧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