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智慧救灾之道
我是风趣网的小编,今天带你走进北宋名将范仲淹的智慧救灾故事,一起探寻背后的深意。
在灾荒肆虐的时期,物资变得稀缺,物价也随之飙升。一般的赈灾官员会努力控制物价,安抚百姓。但范仲淹,这位北宋的钦差大臣,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不仅不控制物价,反而官方抬高物价,并且没有用赈灾款项去直接救助灾民,而是用钱修建宫殿寺庙,并举办大型赛舟活动。这种反常的行为引起了百姓的声讨。
范仲淹,一位深受后世赞扬的名臣,为何在赈灾期间做出这种看似“不利于百姓之事”呢?
这一切的谜底都藏在冯梦龙的《智囊全集》中。在北宋皇二年,吴州地区爆发饥荒,百姓无粮可食。范仲淹被派往此地赈济灾民。他一到吴州就采取了上述的反常措施。
他先是官方抬高米价,并通知寺庙和尚利用饥荒时期劳动力廉价的机会兴修寺庙。他号召百姓举办赛船比赛,吸引富商和百姓观看。寺庙的修建工程如火如荼,官府的新建也在每日千人的劳作中进行。
很多人不解,认为范仲淹贪污赈款,不体恤百姓疾苦。但实际上,这是范仲淹的巧妙策略。他的目的是通过富人的消费带动经济,使穷人通过付出劳动换取报酬,避免流离失所。
冯梦龙先生在《智囊全集》中对范仲淹的行为进行了解释:“吴人喜欢竞渡,好为佛事。能来看比赛庙会或者游玩的人,必定都是富裕的人……谷物商贩云集此地,市场供过于求,自然会降低价格。”在范仲淹的“逆向思维”救灾方式下,吴州地区的百姓迅速恢复。百姓们对范仲淹的看法也发生改观,对他表示愧疚与感激。
其实早在周朝时期,《周礼》就有记载:当百姓发生饥荒时,管理者应发动他们就业而非单纯补贴。但很多人并未实行这一智慧做法,只有范仲淹做到了。他结合实际情况改良了这一智慧策略,创造出了独特的救灾方式。他的行为正如冯梦龙先生所评价的那样:“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范仲淹的智慧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