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立储制度的变迁,您可能还未深入了解过,那么接下来,就由风趣网的小编为您揭晓其中的故事……
众所周知,立储是国家为了挑选皇位继承人而进行的重大决策,储君的人选通常从皇子中选拔。立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诸多纷争。自春秋时期开始,便有了“立嫡立长”的立储制度。即便有此制度,争夺储君之位的纷争依旧存在。
说到清朝的立储制度,就不得不提褚英。从春秋时期到明代,大多数朝代都遵循着“立嫡立长”的立储制度,但清朝却是个例外。这可能与清朝的首位储君褚英有关。
褚英是清朝开国皇帝的长子。他自幼便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征战四方,耳濡目染之下,养成了骁勇好战的性格。年仅十八岁,他便开始带兵打仗。真正让褚英声名大噪的是他在护送蜚悠城主家眷时与乌拉部落爆发的战争。凭借父亲的名声和建州的实力,他成功大败乌拉部众,为建州赢得了丰厚的战果。努尔哈赤对褚英颇为重视,将他立为储君。
随着地位的提升和权力的增加,褚英的性格逐渐变得高傲。建州军中有一批资历深厚的老臣子,被称为“五贝勒”。褚英作为后辈,未能尊重长辈,引发了五贝勒的不满。他未能妥善处理与五贝勒的关系,反而试图削弱他们的权力。这种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他与五贝勒之间的矛盾。他的弟弟们也不认同他的做法。心胸狭隘、不能容人、不懂礼贤下士的缺点让五贝勒和弟弟们越发讨厌褚英。最终,努尔哈赤站在了五贝勒的立场上,削弱了褚英的权力。
尽管努尔哈赤内心疼爱褚英,但褚英的行为让他失望透顶。褚英在家中开神坛诅咒诸贝勒及手足兄弟的行为更是让努尔哈赤无法忍受。最终,他选择了放弃自己的长子褚英。褚英的失误在于从未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这一切导致清朝的首位储君最终落得以悲剧收场。此后直到努尔哈赤六十多岁都未曾再立过储君。后来的清朝皇帝也不再以“立嫡立长”作为选储君的唯一条件。尤其是清朝经历了“九子夺嫡”的悲剧后开始实行新的制度有效地避免了储君纷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