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世界之最 >>

明朝皇帝大多数为何都不喜欢上早朝 其实道理很

编辑:吉尼斯 2025-05-23 08:55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对于许多对皇帝上早朝制度不太了解的读者,下面,让我们跟随风趣网的小编一起来探索这一历史细节。

在古代中国,皇帝上早朝是一项重要的日常仪式。这一规矩源自于一位农民的逆袭之子,他在废除丞相后,出于体察民情和免受蒙蔽的目的,建立了大规模的早朝制度。随后的几位皇帝也将每天上早朝视为祖制来遵守。而且,文官们的监督也让皇帝们不敢懈怠,一旦皇帝不上朝,他们便会公开指责。

据《大明会典》记载,大臣们为了在早朝时向皇帝汇报工作,必须在午夜时分就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在凌晨三点,他们就要在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声响起时,大臣们就要整齐列队;而在凌晨五点左右的钟声中,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穿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官员的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等待处理。

通常,皇帝会在太和门或太和殿接见群臣,百官行一跪三叩首礼。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在早朝中,大臣们会向皇帝报告政务,而皇帝则会提出问题或做出答复。

明朝的皇帝们后来越来越不喜欢上早朝了。英宗即位时年仅八岁,即使坐在早朝之中也无法处理政事,只能依靠大臣们的协助,使得早朝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后来的皇帝们觉得每天上早朝太过劳累,于是开始通过批阅奏章来处理各类事务,早朝变得只是偶尔举行。更有甚者,如嘉靖皇帝,二十多年未曾上过早朝。

明朝最为勤奋的皇帝当属崇祯皇帝。据史料记载,他雄心勃勃,立志振兴国家,每日批改各地奏折至凌晨一二点极为常见。更为难得的是,他每日都参加早朝,甚至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要勤政。他的勤勉与决心为明朝的复兴带来了一线希望,但最终仍未能扭转历史的潮流。

皇帝上早朝的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的一部分,它体现了皇帝与大臣们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也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虽然这一制度后来逐渐被废弃,但崇祯皇帝的勤奋与决心仍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