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角色
导读:《西游记》的成功,除了其独特新颖的故事情节,更在于每个角色的刻画都细致入微。孙悟空的智勇双全,猪八戒的嘴馋偷懒,沙僧的老实厚重,唐僧的仁慈之心,以及任劳任怨的白龙马。这些徒弟似乎并非自愿加入取经的行列。其中态度最为消极的,莫过于猪八戒。那么,为什么猪八戒会有消极态度呢?
在众多的徒弟中,猪八戒无疑是态度最为消极的一个。他的消极态度表现在许多方面。若要深入了解猪八戒的消极态度,我们首先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大师兄孙悟空,曾大闹天宫,后被压到五行山下,遭受了五百年的日晒雨淋。当得知有机会戴罪立功、陪唐僧取经时,为了早日重获自由身,孙悟空加入了取经队伍。三师弟沙僧曾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因犯错被贬下凡间,在流沙河为妖。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他对取经一事较为重视。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的儿子,因犯下错误被罚陪同唐僧取经,以此救赎自身。二师兄猪八戒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猪八戒曾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他在高老庄过着舒适的生活,有美女相伴。相比之下,陪唐僧取经似乎是一种苦行,这无疑断送了他的好日子。这是造成他消极态度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猪八戒消极态度的根源还在于他对取经成功的希望渺茫。作为天蓬元帅,他地位崇高,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内部消息。关于唐僧取经的消息传出后,天庭的神仙对此有许多议论,其中主流观点是取经必将失败。这些议论无疑影响了猪八戒的心态。在取经途中,他也发现了许多导致失败的因素。例如人间的帝王尊道抑佛、道教对佛教的提防以及佛教自设的陷阱等,这些都让猪八戒对取经的成功不抱希望。
猪八戒的消极态度源于他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对取经成功的怀疑以及他对天庭神仙内部消息的了解。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他在取经途中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二、取经团队成员背景差异引发的内心冲突
众所周知,猪八戒对孙悟空的敬畏与嫉妒并存。尽管猪八戒天蓬元帅的身份尊贵,但在内心深处,他始终认为孙悟空这个曾经自称“弼马温”的猴子并非等闲之辈。在猪八戒眼中,孙悟空虽然武艺高强,但性格顽劣,尽管可以担当战斗角色,但在领导取经重任方面却显得不够成熟稳重。这种观念上的落差,使得他们之间存在着一道隐形的鸿沟。
尽管猪八戒内心对取经任务有所排斥,但出于修成正果的诱惑,他选择了接受这一任务。毕竟,这是一个摆脱现状的机会,无论最终能否成功,都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但猪八戒心中的矛盾和焦虑仍然难以消除。他担忧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一任务,也担忧与孙悟空等人的合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
三、对尘世生活的眷恋与向往
在天庭生活的天蓬元帅,尽管地位尊贵,但也受到了诸多束缚。被贬到凡间后,他体验到了妖界和人界的爱情,这让他开始迷恋这种生活。他渴望能够为了自己喜欢的人放弃一切功名利禄,沉迷于凡尘的繁华与情感之中。
他当初已经答应菩萨要护送唐僧完成取经任务,无法轻易反悔。所以他只能暂时放下自己的情感生活,投身于取经的大业之中。但他在取经途中仍然会不时怀念在高老庄的温馨日子,这种对尘世的眷恋也让他产生了消极的心理。他知道取经路途艰难,不仅要面对外界的困难与挑战,还要面对佛道之间的纷争与矛盾。这种压力使得他对取经任务产生了消极情绪。
猪八戒在取经队伍中一直持消极态度,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深刻理解取经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种理解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产生了消极心理。但他的故事也充满了矛盾、冲突与挣扎,这些元素使得他的角色更加立体生动,为整个取经故事增添了更多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