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世界之最 >>

拥有诸多猛将在侧的李密,为何他领导的瓦岗军

编辑:吉尼斯 2025-05-29 06:34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一位传奇人物李密。

说起李密,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隋末的杰出人物,曾被描述为“个小儿视瞻异常”。他出身于辽东名门,家中历代在朝廷中地位显赫。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谋略,可谓文武双全。

李密志向远大,无心于官爵,却誓言要承担起拯救天下的重任。在大业初年,他承袭了官爵之位,进入宫廷拜见隋炀帝。隋炀帝杨广慧眼识珠,一眼就看出李密的不凡之处。

杨广对李密心生警惕,预见到他日后可能会成为皇位的一大威胁。宇文述作为懂行的人,私下与李密交谈,认为他在宫中容易被埋没,建议他隐退山林,专心研习。李密欣然接受建议,辞官隐居深山之中。

在隐居期间,李密与杨家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偶遇杨素的公子杨玄感,因共同的兴趣和志向,两人结为知己。当隋朝民怨沸腾,百姓生活困苦时,杨玄感秘密找到李密,请求他助一臂之力。

李密虽然一心只读圣贤书,不愿参与政事,但看到百姓的苦难,决定助贤明之人改朝换代。他借助杨素以往与自己的交情,答应了杨玄感的请求。

杨玄感的刚愎自用和自负心理导致了他与李密的合作出现裂痕。杨玄感不听从李密的策略建议,导致连败数场。在逃亡过程中,李密化名刘智远,以教师的身份藏匿于淮阳郡。

李密白天教书度日,晚上则深感挚友杨素的教子无方。他的忧愁和感慨化作诗篇,却因此被百姓举报给官兵。无奈之下,李密再次潜逃。

经过几年的颠沛流离,李密总结局势,认为起兵夺权的时机已经到来。他投靠了土匪头子翟让,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赢得了翟让的信任和尊重。两人开始密谋造反,逐渐集结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翟让负责在本地聚拢壮士,而李密则四处游说各地民众和义军归顺。在他的带领下,军队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赢得了众人的忠诚和尊重。

李密成功地帮助翟让斩杀了曾经的死敌,收复了投降的隋朝将军裴仁基,并得到了秦琼和罗士信这两位猛将的归顺。瓦岗军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全中原最强的武装军队。

李密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传奇色彩。他的智慧、勇气和谋略使他成为了隋末乱世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奋斗。魏公李密登基,瓦岗军内部暗流涌动

昔日翟让无心统领之位,自觉出身平凡,难以独撑大局,故将瓦岗军首领之职拱手让于李密。大业十三年,李密荣登宝座,号称“魏公”,对翟让尊为上柱国,仿效隋朝构建朝官体制。

尽管百姓对出身贵族的李密尊敬有加,但瓦岗军大部分士兵仍为追随翟让的江湖草莽,他们重情重义,只认人不认地位。魏公之位虽已稳固,但军中流言四起,以翟让为首的旧部将并不甘心对李密俯首称臣。而新投诚的李密士兵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两派矛盾激化,瓦岗军军心逐渐动摇。

翟让的忠诚部下一直在寻找重振翟让威望的机会,因此不断给李密制造麻烦。李密虽然表面镇定,内心却早已波涛汹涌。

当翟让在部下的挑唆下得罪了李密的心腹,李密果断出手,将翟让及其一派掌握大权的人一一铲除。这一举动更是加剧了瓦岗军内部的分裂。

唉,成也李密,败也李密。治理军队,攘外必先安内,而军心的稳固乃军队之根基。自李密登基之时,瓦岗军内部的分裂已然埋下。曾经的团结一致、共斗外敌的中原最强瓦岗军,如今已是帮派分化严重,内讧不断。等到李密斩杀知遇之恩的翟让之时,瞬间爆炸,瓦岗军分崩离析。

古语有云:“月盈则亏,杯满则溢。”回首往昔,那支所向披靡的瓦岗军已不复存在。若翟让与李密能在行事前多一分深思熟虑,是否一切都会有所不同?人生没有如果,瓦岗军的兴衰历程无不证明了一个道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在这一场权力与义气的较量中,瓦岗军成为了永恒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