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奇秘网的小编为您带来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的笔触,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雍熙三年,正值正月,宋辽之间的又一场大型战役已然打响。此时的辽国,权臣韩德让与把持超纲,乱政擅权,肆意诛杀大臣,朝堂之上人心惶惶。辽国内部高层政权的矛盾已如剑拔张。
在宋辽的边境上,众多部将纷纷主张太宗赵光义率兵北伐,一统天下。赵光义听闻消息后,经过深思熟虑,迅速下令四路大军北伐辽国。
这四路大军布局精巧,东路主力大军由崔彦进统领,从河阳进军;右翼大军则以米信、杜彦圭为统帅,从雄州进军。中路大军由田重进、袁继忠带领,进攻飞狐口;西路大军则以潘美和杨业为统帅,攻打云州。四路大军共计三十万兵力,声势浩大,堪称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北伐。
其中,潘美和杨业所统领的西路大军至关重要。虽然他们直接攻打云州,但实际上他们的真正意图是先行北上,继而东进,切断幽州方向辽军的退路,配合其他三路大军对幽州形成全面的包围。
除了这四路陆地大军,赵光义还派遣了一支水师在渤海湾集结待命。
此前,赵光义曾在幽州城下遭遇十万大军的败北。此次集兵三十万直指幽州,他是否还会重蹈覆辙?他深思熟虑后决定放弃之前的直接挥师攻打幽州的计划,而采用迂回作战的方式,将辽军牵制在幽州城,使其无法驰援各地。
燕云十六州虽然是辽国统御之下的一个整体,但在地理位置上却可分为两大战略区块。宋军此次入侵,辽国必定认为他们的目标是长驱直入攻打幽州,因此防御重心自然会放在幽州。赵光义的策略却是利用中路大军缓慢进军,吸引辽军防守幽州,而西路大军则急行军攻打防守力量薄弱的山后九州之地,随后北上切断辽军后路,进行反向包抄。
战争爆发后,宋军东路大军的统帅曹彬连破固安、涿州,威胁到了幽州的安全,使辽军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幽州城。辽帝听到这个消息后,不仅加强了幽州的防御,还与其母后一起从中京南下督师。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刻,东路大军却突然缺粮。曹彬无奈之下只能下令一部分军队留守涿州,自己带领主力军队后撤回到了雄州。这一变故让远在汴京的赵光义焦急万分,他急忙下令让东路大军与东路右翼大军合兵。
曹彬的大军在雄州与涿州之间徘徊,几经周折,重返涿州的征途竟耗时逾二十日。这期间,潘美与田重进承受了辽军的巨大压力,整个战场上的辽军如狂风骤雨般向山后九州施压。
田重进被辽军牢牢牵制在蔚州,无法北上发动进攻。同样,潘美的大军也被困在云州,无法继续向北推进。而曹彬带领的二十万大军抵达涿州时,人马困顿,疲惫不堪。五十天的军粮,在漫长的征途上已消耗殆尽,只剩一个月的口粮,如何坚守涿州?
进入涿州城后,曹彬接到一个惊人的消息耶律休哥与萧太后率领的大军正朝着涿州逼近!耶律休哥在稳定山前九州后,迅速下令进驻罗口,随后将大军驻扎在涿州城南翼。曹彬闻讯,急忙下令士兵护送城中的老弱撤离,而他则率大军随后撤离。
曹彬帐下的士兵在听到辽军即将围攻的消息后,人心惶惶,不再愿意护送老弱出城,反而纷纷逃散。天空骤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形势更加严峻。耶律休哥眼见宋军混乱,立即率军追击,在岐沟关重创宋军。曹彬率部继续后撤,试图渡过易水,但遭到了重创。
逃到拒马河时,宋军再次遭受重创,二十万大军溃不成军。曹彬仅带领几万残兵艰难逃至宋州境内的高阳。此次交战,原本唾手可得的燕云十六州竟然再次失之交臂,仿佛是上天与赵光义开的一场玩笑。
如今,辽国已成为宋王朝挥之不去的噩梦。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仅让宋军损失惨重,更让宋朝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未来的路,充满了挑战与未知,宋王朝将如何面对这个强大的敌人,又将如何走出这场失败的阴影呢?读者朋友们拭目以待。这样的故事发展充满了紧张刺激和悬念重重,让我们共同期待接下来的精彩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