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落定,三国纷争的最终归宿是司马家族的晋朝。这个结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两代的积累与沉淀。司马懿,这位司马家族的杰出代表,他的生涯充满了智谋与策略,甚至连被誉为智慧如妖的诸葛亮,也未能幸免于他的算计之中。
司马懿出身河南,一生辅佐了魏国四代托孤辅政的重臣。尽管他的政治生涯中曾遭遇放逐与怀疑,但每一次,他都能凭借卓越的政治手腕重新获得朝廷的信任,并占据要职。他深知,若想不被朝廷边缘化,就必须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长寿与健康对他来说,不仅是福祉,更是策略。每当蜀汉北伐时,魏国都离不开他,因为他是军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将领。
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司马懿虽然志在成为军方第一人,但朝堂中还有一位比他资历更老的人张。张,他是魏国的大将,屡建战功,尤其在魏蜀之战中,他大败蜀军,使诸葛亮的北伐无功而返。张的战功与资历都是司马懿的强劲对手,这使得司马懿对魏国的掌控力大为减弱。除掉张成了司马懿的重要计划。
那么如何除掉张呢?司马懿将目光转向了蜀汉。因为蜀汉为了自保,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进行一次北伐,那里经常有战事发生,为司马懿提供了操作的空间。在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和张共同迎击。诸葛亮知道张的本事,他绝不会给对手尾随掩杀的机会。司马懿却强行命令张追击,结果在木门谷设伏,张中箭身亡。这一事件在《魏略》中有详细的记载。司马懿利用蜀汉的军队除去了张,使得魏国除了皇族之外再无对手。
司马懿利用诸葛亮除掉张的手段十分高明。即使诸葛亮知道这是计策,他也必须配合司马懿除去张。因为张的文武双全给诸葛亮的北伐造成了重大伤亡和阻碍。在这次事件中,诸葛亮只能充当司马懿的利刃。这充分证明了司马懿并非如《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在遇到诸葛亮时一筹莫展,而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他的智谋与策略为司马家族完成改朝换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