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家庭日的源起与意义
自第44届联合国大会于1989年12月8日通过决议设立国际家庭日以来,这一天逐渐受到全球关注。经过几年的酝酿和筹备,特别是在1993年的纽约特别会议上,正式确定了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从1994年起,这一节日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实施。其背后蕴藏的是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和倡导家庭和谐、幸福的理念。
这一节日的设立,初衷是为了提高全球对家庭问题的关注度。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寄托和期望。通过这一节日,联合国希望唤起世界各国对家庭价值的重新认识,推动各国制定生育友好政策,进一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每年的国际家庭日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这些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家庭发展的动态。例如,2024年的主题“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就凸显了当前社会面临的人口挑战及家庭在此背景下的重要作用。
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全球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中国,国际家庭日所在的那一周被定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各种家庭教育宣传、亲子互动、家风展示等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地方上,家庭服务中心也在积极发挥职能,提供家长教育、儿童成长指导等服务。
通过联合社会组织举办的直播、宣传活动,中国的生育支持政策及家庭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北京市的家庭成长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它为家庭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
国际家庭日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推动家庭价值观传承、提升社会整体福祉的平台。通过政策引导和文化倡导,我们共同致力于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关系,为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倡导家庭和谐,传承家庭美德,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