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为何李建成墓志只有55字 而且有一字被改过

为何李建成墓志只有55字 而且有一字被改过

编辑:十大未解之谜 2025-10-09 10:13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公元2005年,在古都西安的一次考古发现中,一枚珍贵的墓志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这枚墓志呈顶形,其顶边长、斜边长和底边长分别为39.5厘米、10.5厘米和53厘米,高12厘米。与之相配的志石则为方形,边长为52厘米,高11厘米,四侧朴实无华,无多余纹饰。志文仅以短短的55字记载了大唐故息隐王的生平:“王讳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此墓志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尺寸较小。通常高官墓志多为七八十厘米,甚至有的超过1米。而李建成的墓志仅有52厘米,其志文简洁至极,仅记载死者的名字、谥号、死亡时间、下葬地点,未涉及人物生平、功绩和评价等内容。更令人瞩目的是,墓志中的“隐”字流露出修改的痕迹。那么,为何李建成的墓志尺寸如此小巧,谥号又经历修改呢?

谈及李建成的事迹,可谓波澜壮阔。他初随李渊太原起兵,打下江山后于长安被立为太子,肩负国家重任,既要应对关陇集团的挑战,又要防御突厥的侵袭。后亲自领兵平定刘黑闼叛乱。在夺权斗争中,他未能抵挡住李世民的玄武门兵变,于临湖殿附近被射杀。贞观二年三月,局势稳定后,李世民将李建成埋葬于长安县高阳原(今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附近)。

据墓志记载,李建成的墓志刻于正月十三日,而他的死亡是在武德九年六月。这意味着从李建成被杀到墓志刻成,时间跨度长达七个月。再过一个多月才将其下葬。这一时间差背后的原因与李建成在李世民心中的定位息息相关。

对于这位亲手终结生命的兄弟,李世民的心情是复杂而矛盾的。最初,有关部门为李建成定的谥号是“戾”。这个谥号意味着过错和不悔过,甚至含有蒙冤受屈的意味。对于这一谥号,李世民大为不满,要求重新审议。

于是有关部门再次商议后给了一个“灵”字作为谥号。但这个谥号依然未能令李世民满意。“灵”字似乎暗示李建成无所建树就担任太子之位,对李唐王朝没有显著贡献,且试图造反作乱未遂。这样的评价可能让李建成的旧部心生不满。当时的李世民为了安抚各方势力,避免反弹,对李建成的定位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局势的变化,“灵”字谥号可能不再适用。于是有了第三个谥号“隐”。这个谥号意味着李建成企图陷害李世民不成、自动退位、为人刚猛勇武等。各方面对这个谥号似乎都能接受。尤其是“息”字的含义与李建成的命运紧密相连,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了他的生平。薛万彻等人对此毫无异议。而隐字之所以被修改过的原因也逐渐明朗最初可能是误刻或误会导致了这一修改。至于李建成的墓志为何只记载了基本信息而未涉及其他内容,这与李世民的“无字碑”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是因为难以评价这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究竟谁对谁错而选择了留白。千秋功过任由后人评说。估计这也是李世民的意思他和哥哥之间的斗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对错界限。如同小孩争论对错长大后的成人只看重成败一般成年人般的李世民和已逝去的哥哥或许不再纠结于孰对孰错了吧!

上一篇:有图有真相:各国时光倒流真实事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