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德国网太原报道,8月6日,据山西省委农办与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透露,一场关乎山西省农业未来的重要行动正在悄然展开。这是山西省在国家的号召下启动的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在这场关乎农业遗传珍珠的抢救性行动中,已抢救性收集了480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并且普查征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总数达到了惊人的3936份。
回溯至今年4月30日,山西全省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启动会如一道号角,吹响了这场行动的序幕。这次普查工作不仅仅是针对现有的农作物,而是对全省范围内的农作物、畜禽、水产以及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旨在了解这些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主要性状等基本情况。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的薛志省二级巡视员为我们揭示了普查工作的运行机制。此次普查遵循“全省统一部署、市级组织协调、县级具体实施、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作物方面,山西已完成了15个县的资源征集和25个县的系统调查。其中,两种农作物种质资源被列入了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候选资源,初步评审通过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也达到了10个。在畜禽方面,初步确定了17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水产方面则出台了详细的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实施规则。更令人瞩目的是,农业微生物方面已在历山上收集到了51份食用菌种质资源,预示着山西对食用菌的普查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据了解,山西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预计将在2021年基本完成面上的普查工作,2022年则集中精力完成重点调查。预计在2023年,所有的资源将被妥善入库,相关数据也会上传至统一的数据平台。
此次普查的成果将体现在四个方面:发布四份详细的普查报告,修订三份名录,保护两类重要资源,以及建立一个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这不仅是对山西农业种质资源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珍贵、稀有、濒危资源的抢救性保护,对于山西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通过这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挖掘其深藏的农业遗传珍珠,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原标题:山西迈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坚实一步,抢救性收集480份农作物种质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