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每周期待趣爱牙的更新一样,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刻让人忍不住想要探寻究竟。特别是当牙龈上出现神秘包裹时,那种异物感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舌头轻轻舔触,手指轻轻按压,甚至想要像挤痘痘一样将其消除。
这并非简单的上火,可能是牙龈炎或牙周炎的征兆。维生素C的安慰和热水的温暖已无法解决问题,你需要的是专业的牙医诊断与治疗。
当红肿持续加剧,形成球状囊肿时,更要警惕。因为大多数囊肿并不会自行消退,还可能伴随一系列牙齿问题。比如蛀牙引发的根尖囊肿,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蛀牙若未及时治疗,细菌将不断侵蚀牙髓牙根,引发炎症。想象一下,当炎症发生时,细胞和细菌展开激战,双方死伤惨重,残骸甚至穿透骨头流入牙床,导致牙龈肿胀长包。这不仅是一场痛苦的战斗,那颗牙很可能不保,还可能波及旁边的牙齿,引发更广泛的细菌战争。
患了根尖囊肿,需尽快就医。切除囊肿部位后,蛀掉的牙或许可以通过根管治疗抢救,否则可能需要拔牙并安装义齿。
智齿引发的红肿也是潜在的危险信号。忍一时可能变成含牙囊肿,囊肿包裹着牙齿僵持不下。继续忍耐只会加剧疼痛和牙齿的错位,因此及早治疗是明智之选。
如果牙龈上长出了柔软呈蓝紫色的包,那可能是小朋友才会有的萌出囊肿。牙齿要冲破肉包长出来,如果没能及时冲破,牙龈就会形成软软的蓝紫色囊肿,就像牙龈上的蓝莓一样。这种囊肿大多不会痛,但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牙齿萌出,甚至导致脸部不对称。
对于小朋友的萌出囊肿,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新牙能自行长出,囊肿通常会自行消退。但如果囊肿持续存在,就需要请牙医帮忙引导新牙萌出。
并非所有牙龈上的包都需要立即就医。出生4-6周的小宝宝可能会在牙床上长白色小包,这是婴儿龈囊肿,俗称“马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们只需耐心等待,不要自行处理以防感染。
口腔里的包有很多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情况,不要随意处理。对于需要就医的,请尽快看牙医。对于存在口腔问题的朋友,不要使用“忍”字诀等待问题自行解决。在七夕即将来临之际,希望大家能开心地收包/送包,而不是嘴里长包。如果没有对象送包的话,我也不介意帮大家收一下包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