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唐的诗坛上,青楼题材逐渐渗透着更多的生活气息,艳情之作层出不穷。这一时期,的精神和身体都被赋予了诗意的表达。有一首诗便描绘了诗人在大腿上题词的情景。
在慈恩塔下,那的肌肤如同亲泥壁一般滑腻如玉。博陵崔四十在金陵女子的玉腿上留下了自己的字迹,这场景被诗人记录下来,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据说,这样的场景在一些外国姑娘中也流行开来,她们喜欢请作家在她们的肌肤上留下墨宝,这无疑是从这位中国唐妓身上学到的雅趣。
《游仙窟》这部小说也生动地描绘了青楼中的场景。所谓的仙窟其实就是青楼,人们喜欢将自己的风流艳事诗化,而青楼之旅也的确令人如醉如仙。这部小说详细叙述了主人公如何来到仙窟,受到盛情的款待,与两位的戏谑、挑逗也被描写得极为生动。即使是最亲密的身体接触,也被极力地诗化,临别时的伤感更是让人感叹人生的聚散无常。青楼的欢愉,不正是为了告别的聚会吗?
整个唐代文学中的青楼,都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仿佛是只应天上有的仙境,人们纷纷向往着能有机会人间一游。到了宋代,词这种文学形式蓬勃发展,与青楼的关系更为密切。宋词中诗化青楼之作俯拾皆是,无论是表达爱情的甜蜜,还是离别的伤感,都让人感受到词的魅力。像柳永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秦观的“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都是多么地真实、深情。宋词的魅力在于更好地表达了人之常情,把青楼诗化得温馨可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青楼诗化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由于作家的地位与不相上下,诗化青楼之作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把青楼写成淫冶放荡之所,借以抚慰或发泄自己不平衡的心情;另一种是反映青楼黑暗面,写的不幸和反抗。在这一时期,青楼仿佛是一个战场,需要斗智斗勇。结局总是大团圆的,中国人在最悲惨的情况下也不会放弃对这种诗化模式的偏好。青楼的形象虽然受到了破坏,但这也许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诗化方式,展现了商品经济冲击下的社会现实。尽管如此,青楼仍然是美的存在。在晚唐以后的时代里,青楼文化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演变。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繁荣,青楼中涌入了许多暴发户的款爷。在这样的背景下,青楼的形象确实受到了影响。但是即便如此,《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花魁娘子仍然展现了人间真情的一面,《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更是光彩照人。然而也有一些作品中描绘的青楼女子是真正的败类。《金瓶梅》等作品中所写的李桂姐、吴银儿等人便是典型的例子。此外青楼中也出现了许多帮闲无赖王八蛋等不良分子扰乱了青楼的秩序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但是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青楼文化依然熠熠生辉闪耀着美的光芒总的来说晚唐以后的青楼文化经历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题材还是作为社会现实的反映都展现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