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货币,开启了通宝货币的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唐初,继承的是隋五铢,但由于轻小淆杂,币制混乱。为了整治这一问题,唐高祖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除了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铸造了“开元通宝”,替代了社会上遗留的五铢。
这一创新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继承了秦方孔圆钱的形制。最初的“开元通宝”有严格的重量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这样的规定使得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用了近1300年。
在唐代的货币发展史上,“开元通宝”不仅是整治混乱币制的产物,更是古代货币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除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还对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及越南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历了隋末的动乱后,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唐。他在武德四年废除了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这种钱币不仅在初期有着严格的铸造标准,而且其名称也寓含着开新朝之元的寓意。在贞观年间,斗米只需三五文钱,可见其货币政策的稳定与合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元通宝的钱文、形制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德宗以后铸制的钱币变得粗陋,但无论如何,开元通宝作为唐代的主要货币,其影响深远且持久。其版式、样式繁多,甚至还有金、银、铁、铅等不同材质的版本。由于铸期长,传世丰富,开元通宝成为了收藏家们的珍爱。
至于价格方面,由于开元通宝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收藏价值,其价格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开元通宝”不仅是唐代货币的代表,更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发展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还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演变历程。开元通宝是唐朝时期的一种货币,其价格因版本、年代、保存状况、稀有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是部分开元通宝的价格列表:
1.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 3元
2.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桃 8元
3.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 40元
4.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背下星 均为10元
5.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 50元
6.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 200元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不同版本和样式的开元通宝,价格各异。例如,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的价格高达700元,而开元通宝双面鎏金刻花更是价值15000元。而一些特殊的版本如背下“永”、背上“福”等也有较高的价值。
在2013年至2014年期间,开元通宝各版本的价格也有所变动。如开元通宝面菱花价格在2013年4月21日为135元,而开元通宝背四决在2014年1月6日的价格为35元。
以上价格仅供参考,实际价格还需根据具体钱币的版本、年代、保存状况等因素进行评定。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开元通宝的信息,包括价格、图片等,可以关注奇技网频道,获取更多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