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娱乐圈 >>

世界之最奇(当学习不能带来快乐时,教师应如何

编辑:娱乐明星 2025-10-04 12:59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教育随想:探索学习的内在喜悦

作者苏德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弘毅学堂学部责任教授,历经数十载教书育人,与无数学生面对面交流,发现教育的深层奥秘。他观察到,成绩卓越的学生常因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而陶醉于知识的海洋,他们在掌握知识与考试表现上的优秀表现为他们赢得了更多的正面反馈。而对于成绩不佳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更多是负面的反馈。长此以往,学习成为前者的快乐之源,而对于后者则逐渐成为一种负担。这背后反映了教育的深层矛盾如何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生物学上,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是我们的本能反应。若一件事不能给予我们快乐,为何还要坚持去做呢?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习者认识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对于那些在学习中感到迷茫和痛苦的学生,如何引导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变得至关重要。

许多教育者采用一种策略,通过描述未来学习的美好前景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但这种方法虽有一定的作用,却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许诺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并不能解决眼前的困境。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显著。这种方法还隐含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如果过分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而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和多元性,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从自我提升的角度看待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改变个人的命运,更是为了推动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进步。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与更大的社会使命紧密相连时,外在的压力就会转化为内在的动力。这种责任感会让学生更加坚定地投入学习之中,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够勇往直前。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当下的努力是为了一个更伟大的目标而奋斗。

还有一种更为深入的引导方式将学习视为一种目的而非手段。即使学习看似没有直接通向某个具体的目的或成就,但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坐在车厢里欣赏沿途的风景就是一种快乐,同样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也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喜悦。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发现、每一个突破都是对我们心灵的滋养。

教育者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展现学科的独特魅力,而非仅仅强调其难度。很多教师在教授课程时过于注重知识的难度和深度,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考验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但如果过度强调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展现学科的美妙和魅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这需要教育者采用多种策略和方法,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毕竟,只有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知识带来的无尽快乐。朝闻道,夕死可矣,让我们共同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而努力。

上一篇:开具红字增值税流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