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尘埃中,有一个名字犹如一颗流星般划过天际,他就是赵高。关于他的出身,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赵国人,甚至有人猜测他是赵国公子。这些仅仅是猜测。赵高的是秦朝宗室的一员。他的母亲因触犯刑法而遭受不幸,身体残缺,被送入秦朝官府设立的收容刑满释放人员的隐官。在那里,赵高兄弟应运而生。带着与生俱来的污点,赵高心中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怨恨,尤其是对秦国。他的努力,他的上进,全部源于复仇的火焰。
秦始皇对人才如饥似渴,听闻赵高精通法律且勤奋刻苦,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管车舆,并让他教授自己的少子判案断狱。在沙丘政变之后,赵高获得了他的权利,而胡亥的昏庸使得秦朝的大小事务全由赵高掌控。在那段时间,赵高几乎充当了皇帝的角色。
与李斯一样,赵高也是法家之人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为了巩固胡亥对秦王朝的统治,他提出了实行“连坐”的建议。胡亥欣然接受,以为这是他的老师赵高为他着想。赵高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屠刀首先砍向了蒙家,以“先帝欲立太子而阻拦,实属危害社稷”的罪名将其连坐。蒙家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赵高与李斯的较量,是法家内部的斗争。李斯曾幻想像除掉他的师兄一样除掉赵高,但他错了。此时的赵高就像当年的李斯,权柄在手,嫁祸于李斯易如反掌。李斯到死都以为自己会赢,却不知自沙丘开始,他就已经败了。掌握大权的丞相,没有皇帝能容忍。
朝堂内的清理完成后,军队也不足为虑。章邯的骊山军与长城军互相看不惯。当长城军在巨鹿河对岸遭受屠杀时,骊山军却无动于衷。兵败后,章邯投降了项羽,项羽却接受了。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交易?赵高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助力?我们只能猜测。
最终手起刀落,赵高的命运也走到了尽头。那些不想做傀儡的人设下埋伏,除掉了赵高。赵高的死并不冤枉,他的使命已经完成,大秦确实是在他的手中走向衰败。他的故事就像一颗流星,短暂而灿烂,留下的只有历史的传说和人们对他的无尽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