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结婚证的有效性,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误解,那就是所谓的“七年有效期”的说法。这一说法完全是假的。在我国,结婚证一旦颁布,就是永久有效的,没有任何七年有效期的限制。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结婚证并没有所谓的有效期限制。只要人们不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结婚证就会一直保持其有效性。
实际上,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一旦通过法定的程序领取结婚证之后,就正式确立了。这个婚姻关系,除非经过法定的离婚程序予以解除,否则是一直存在的,直至夫妻二人中的任何一方去世。我国对婚姻的限制主要在于结婚对象的年龄、亲属关系和结婚程序等方面。
我国对婚姻对象的年龄有着明确的限制。男性必须年满22周岁才能结婚,而女性则因生理成熟较早,年满20周岁即可结婚。这样的规定是基于对男女身体发育状况的科学考量。除此之外,我国还严格禁止近亲结婚。这里的近亲包括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亲结婚可能会引发生理性疾病和遗传病等问题,因此被严格禁止。
在结婚程序方面,我国的规定也非常严格。申请结婚的男女必须共同前往当地的婚姻登记部门(通常是民政局)进行登记。在登记过程中,工作人员会核实双方的情况,包括年龄、亲属关系以及是否重婚等。只有当双方满足结婚条件,并且经过工作人员的审核确认后,才会颁发结婚证。
一旦婚姻登记完成,男女双方就正式成为夫妻,彼此之间的关系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如果夫妻双方的感情出现问题,需要解除婚姻关系的,必须经过法定的离婚程序。只有完成了离婚程序,男女双方的婚姻关系才会终止。在这个过程中,结婚证仍然有效。如果没有经过法定程序,即使夫妻感情破裂,婚姻关系仍然存在,结婚证依然有效。
我国的婚姻制度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旨在保护婚姻中的每一方权益。在婚姻关系中,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和规定。这样的制度设计,既体现了对婚姻关系的尊重,也体现了对个体权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