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领域乱象,触目惊心
一、互联网消费领域
近期,关于互联网消费领域的乱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以“饿了么”外卖平台为例,其存在的黑心作坊问题令人震惊。平台管理不善,导致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照片,甚至默认无照经营。实际卫生状况恶劣,如油污横流、厨师尝饭菜回锅等状况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五家不同名称的商店竟共用同一厨房,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令人无法容忍。
二手车交易平台“车易拍”也被曝利用差价骗局侵害消费者权益。买卖双方看到的界面价格不同,平台暗中截留部分车款,吃差价的行为让人质疑其公正性。
二、产品质量问题同样堪忧
消费领域的产品质量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假牙制造使用废钢料和旧牙刷清洁,让人对产品的安全性产生严重质疑。人参制品掺入高达50%的白糖增重,这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更令人震惊的是,跨境电商进口的儿童用品超过三成不合格,这让人如何放心给孩子使用?
三、消费陷阱无处不在
除了上述的问题,消费领域还存在许多陷阱。淘宝店铺刷信誉、吸费软件的恶意程序出售、多批次食用油产品被检出不合格等问题,都在提醒消费者要警惕消费陷阱。
在晚会上,还公布了年度投诉热点:网络购物投诉占比25%,主要涉及假冒商品、微商不退换货等问题;汽车消费投诉也大幅上升,涉及宝马、奥迪等知名品牌的消费纠纷不断。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消费者的无奈和痛苦。
面对如此多的消费领域乱象,我们不禁要问:何时能还消费者一个安全、公正的消费环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应该得到充分保障。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