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周聃在《最强大脑》节目中的独特出场方式,意外地引发了网友的模仿热潮。他的回应不仅展现了他的高情商,更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他的态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谦逊的“学霸”风采
潘周聃并没有以“学霸”自居,他更喜欢被称为“学长”。他强调,自己并不希望刻意营造一种距离感。在回应中,他引经据典,如用《洛神赋》中的“若轻云之蔽月”来形容选手们的风采,以及用《道德经》中的“后其身而身先”来总结自己的经历。这些古典文化的引用,无疑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澄清节目录制的背后故事
潘周聃解释了他的出场动作走红的原因,原来是节目组临时调整流程,而他作为第一个被点名的选手,因为脸上涂抹了厚粉底导致表情紧绷。他坦言,在录制时并没有预料到这个动作会被大家关注和模仿。
三、包容的模仿态度
对于网友们的恶搞和模仿,潘周聃表示理解和接纳,他认为这是年轻人创造力的体现。他尤其感叹00后群体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运用“炉火纯青”。他主动参与互动,在模仿视频的评论区以“批改作业”的方式幽默回复,进一步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
四、文化传播的积极担当
借着走红的契机,潘周聃在短视频中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形成了独特的“理工思维与人文情怀并存”的风格。他乐于与年轻人一起短视频作为文化载体的可能性,并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
时间线补充:自2022年4月,潘周聃首次通过短视频回应走红事件以来,他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同年5月,他接受了媒体连线和直播间访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态度。至今(2022年6月),他仍然通过内容创作与公众保持互动,持续传递正能量。潘周聃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网络现象,更是一个关于文化、关于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