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盖面:这道美食的制作工艺与擀面相似,但独具匠心。面皮被擀成圆形薄片,并不切割成细条。关键的步骤在于,将烧制的酸菜汤(有时融入条状土豆)在沸腾之际,轻轻铺上薄薄的面皮。当面皮上冒出气泡时,用筷子轻巧地将其撕成碎片,再盖锅煮沸,便大功告成,因此得名“铺盖面”。
煮土豆(洋芋):将新鲜的土豆洗净,放入蒸锅,等待熟透。土豆熟后,剥去外皮,蘸上干辣椒面或蜂蜜,即可品尝。这种简单的烹饪方式,让人尽享土豆的原始美味。
洋芋糍粑:将洋芋蒸煮至熟,剥皮后放在石臼里捣成泥状,然后取出冷却。烹饪时,先煮一锅酸菜汤,再将洋芋糍粑切成细条放入。当糍粑浮于汤面时,即可享用。还可以将糍粑蘸上特制的辣椒酱或蜂糖食用。更有一款独特吃法:将糍粑切成细条,油炸至酥脆后撒上白糖,这款地方小吃已成为当地的美食佳品。
酸菜:各类蔬菜如圆根菜秧、青菜等洗净切细后,放入木桶。烧一锅沸水,加入玉米面或麦面搅拌,待水滚开后,倒入木桶中,经过一夜的发酵,第二天即可享用。酸菜可炒、拌或烧汤,其中用圆根菜秧和野菜制作的酸菜更是酸味浓郁,且能保存数月而不坏。
腊菜:选择喜食的蔬菜如白菜、青菜等,晒萎后洗净,加入食盐腌制,然后放入坛子或木桶中,用石头压紧。制作时间以腊月为佳,此时的腊菜能长时间保存,成为农村四季的储备菜。
腊肉:羌族人大多居住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交通不便,因此食物以耐存储为主。腊月宰猪后制作的腊肉因此得名。气候较冷的地区,腊肉制作过程中不放盐,只需将头、蹄、排骨挂于火塘上熏干即可。而在气候较热的地区,则在肉上撒上盐和香料腌制后,再挂于火塘上用烟熏干。食用时,切割、烧皮、洗净、煮熟、切片即可。腊肉肥瘦相间,口感独特,是羌民族长期食用的肉类,也是农户财富的象征。
这些美食共同构成了羌族丰富的饮食文化,让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