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骁勇善战的关羽走麦城,却遭遇兵败被擒。他坚决拒绝投降,最终被孙权所害。他的忠诚伙伴,赤兔马悲痛欲绝,被孙权赐予马忠。一日,马忠向上禀告,赤兔马因绝食数日,即将离世。这令孙权大惊,他急忙寻求江东名士伯喜的帮助。伯喜是伯乐的后人,精通马语,被人们所敬仰。
马忠领着伯喜来到赤兔马的槽间,只见赤兔马伏在地上,发出哀嘶声。伯喜深知其中的缘由,遣散众人后,他轻轻抚摸着赤兔马的背,叹息道:“昔曹操曾作《龟虽寿》,诗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懂得你的心意,你感恩关将军的恩情,欲随他而去。但昔日吕布白门楼身亡时,你并未如此相依,今日为何轻生?难道你不记得驰a千里的壮志吗?”
赤兔马发出哀嘶声,仿佛在回应伯喜:“我曾听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今幸遇先生,我可倾诉肺腑之言。我生于西凉,后被董卓所获。他残暴不仁,实为汉贼,我深恨之。后来我被赠予吕布,但吕布无信,为荣华富贵而失信于人。我投于曹操,虽猛将如云,却难见英雄。恐今生只辱于人之手,死于槽枥之间。”
伯喜明白赤兔马的苦衷,他继续安慰道:“你跟随关羽,因他的诚信而存。关羽见你便大喜,视你为千里良驹。人们都知道关羽是诚信之士,今日听闻你的忠诚,果然如此。”赤兔马泣道:“我仰慕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之高义。我怎能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说完,它伏地而亡,伯喜痛哭流涕。
孙权听闻此事,也感动落泪:“我未料到云长如此忠义,如今忠义之士因我而丧命,我何面目见天下苍生?”他下令厚葬关羽父子及赤兔马。
这篇作文以赤兔马为主角,通过其与伯喜的对话,展现了赤兔马对关羽的忠诚和追随。全文采用古白话文,言辞华美又不失庄重,意蕴深远。赤兔马的故事令人感叹不已,展现了对忠诚和诚信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