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自称为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他是唐朝一位杰出的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
杜甫的家庭充满了书香气息,他的远祖杜预是晋代的学者和军事家,而祖父杜审言则是武则天时代的知名诗人。从小,杜甫就接受了扎实的文化教育。尚在稚龄时,母亲就会教他背诵古诗,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代乐府,他的记忆力惊人,一天能背诵多首诗歌,不久后,他的胸中便已积累了数百篇诗文。
七岁那年,父亲教授他背诵古代的赋文。一日,父亲提及“凤凰”之名,引发了他的好奇心。在听过父亲对凤凰的详细描述后,杜甫深受启发,表示要作一首凤凰诗。他以此为灵感,挥毫泼墨,将心中的凤凰尽情讴歌,抒发他立志成为出类拔萃之人的抱负。父亲听后大为欣慰,从此更加用心栽培他。
到了九岁,杜甫已能书写常用的字,并常将自己的得意诗作展示给大人们。十四五岁时,他已成为当地诗人聚会的常客。甚至在长安的名人汇聚之地歧王的王府,他也有幸结识许多名流,并欣赏到名噪一时的歌唱家李龟年的演出。
杜甫20岁离家,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涯。他游遍了吴越,攀登了泰山,探访了燕赵,这些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视野和见识。在他33岁那年,他在洛阳与诗歌巨匠李白相遇。而在他40多岁时,国家动乱,他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生活艰难,却在这段血泪交织的日子里,创作出了千古传诵的诗篇。
他的生涯充满了波折与奇遇,但他始终坚守着诗歌的热爱与追求。他的每一首诗都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他的时代和社会,同时也展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与抱负。他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使他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位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