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喝水是日常所需,排泄废物同样是生命的一部分,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出口”。提及如厕,似乎总带有些许的尴尬和不文雅,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日常行为也曾与权力、尊贵和奇特事件交织在一起。
追溯至公元前,晋景公姬的一次如厕经历成为历史的记载。那日,他品尝新麦之际,肚子突然不适,去厕所排泄时,不慎跌入粪坑而丧命。姬可谓是历史上首位因如厕而遭遇不幸的君主。这一事件揭示了先秦时期宫厕的简陋,那时的厕所或许只是大粪坑上搁两块踏脚板,其容积之大,足以让不小心跌下去的人面临生命危险。
历史同样记载了一些皇家的如厕趣事。《酷吏列传》中,汉景帝与爱妃贾姬游园时,贾姬如厕之际,突有野猪闯入。汉景帝担忧贾姬的安全,竟打算亲自入厕营救。这一事件说明,即使是皇家的厕所(御厕),其设施也并不完善,或许还带有一些实用的养猪功能。而这次意外遭遇家猪引来野猪,也让皇上经历了一场虚惊。
如厕之事,也曾与权力展现息息相关。比如《汉书》中的记载,皇帝在如厕时会接见高级官员,显示了皇家的威严与尊贵。甚至有的大臣,如赵桓时期的国防部长粱师成,为了讨好新皇帝,连皇帝上厕所也紧随其后,进一步彰显了皇家的威严。
尽管造纸术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却使用竹片作为如厕的卫生用品。皇帝也不例外。使用手纸的习惯最早见于某些历史记载。唐宋之前,人们使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据说这是因为元朝统治者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而元朝的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为了表示对婆婆的孝敬,会在婆婆使用手纸前先用自己的脸试手纸的柔软度。这一举动展现了她的孝心和善良。
如厕虽然是一个日常行为,但在历史和文化中却承载着丰富的故事和内涵。从简陋的宫厕到皇家的威严,从野猪闯入御花园的意外到皇后试手纸的孝心,这些故事展现了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这个日常行为背后,隐藏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