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朝廷的官僚体系中,中书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机构。左丞相与右丞相,位居一品,共同执掌中书省的大权。平章政事与参知政事,虽然地位稍逊,但也是中书省的核心官员。这些高级官员的任免和职责调整,往往是朝廷政治的风向标。
在郎中、员外郎、都事、检校等职位的官员中,他们分别担任着不同的职责,从文书处理到事务协调,无一不体现出中书省的繁忙与重要。这些官员的品级虽然各异,但都是中书省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
还有参议、断事官、考功郎等特色职位,他们在中书省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这些职位的设置与变革,反映了朝廷对于中书省职能的不断调整与优化。
再看到吏部与户部,这两个部门在朝廷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各司其职,从人事管理到财政调控,无所不包。特别是户部的设置,按照地域划分的清吏司,体现了古代朝廷对于地方管理的精细划分。
这些官员的品级与职责,既有传统的继承,也有时代的变革。他们共同构成了古代朝廷的官僚体系,使得朝廷的运转更加高效与有序。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个职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每一个官员都承载着朝廷的期望与重托。
在宣德以后,户部的组织构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户部的各个清吏司中,正六品的主事成为核心职务,负责主持工作。特别是在云南清吏司、浙江清吏司、江西清吏司、湖广清吏司、陕西清吏司以及福建清吏司和河南清吏司等地,各设两位正六品主事,负责管理各地的事务。而在山西清吏司设有一位正六品的主事,山东清吏司、四川清吏司和贵州清吏司则各设一位主事,负责各自辖区的政务。
除了主事之外,户部还有照磨、检校等职位。照磨一人,为正八品,隶属于户部照磨所;检校一人,为正九品。提举和副提举也是户部的要职,前者一人,为正八品,后者一人,为正九品,但后者在后来有所变革。在户部的宝钞提举司、印钞局等下属机构中,还有典史、大使和副使等职位,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职位经历了变革。例如,在嘉靖年间,有些职位被撤销或合并。在户部广积库、赃罚库等库中,设有大使和副使等职位,其中大使为正九品,副使则从九品。而在甲字、乙字等库中,也设有大使和副使,但人数和职责有所不同。还有一些职位如广盈库大使、外承运库大使等也经历了变革。
除了上述职位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仓库和机构,如太仓银库、御马仓以及军储仓等。这些仓库和机构也设有大使和副使等职位,负责管理仓库的物资和运营。其中有些职位在万历八年或隆庆六年被撤销。例如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的大使和副使就在隆庆六年被撤销。
户部的组织构架复杂多样,涉及到多个职位和机构。这些职位和机构在宣德以后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政务的需求。通过深入了解这些职位和机构的职责和历史变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户部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