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这位荣国府中的大善人,展现了她多面而复杂的性格。
当她接待穷亲戚刘姥姥时,不仅慷慨解囊,给予银两,更用心陪伴,指点她如何用小生意或置地谋生。这其中的体贴与关怀,无不透出她的体恤之心。言语不多,但她对家中几个姑娘的关照,让人感受到她的深厚情感。
王夫人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当府中需要节省开支时,她宁可自己节省,也不愿委屈了家中的孩子们。她的这一番话,显示出她的公仆精神和无私之心。她也有随和聪明的一面。她理解妙玉的心高气傲,不因身份而轻视她;她也虽不喜欢探春,却不暗藏私心,放心地让她参与管理家务。
这位看似仁慈的夫人也有她的软肋和盲点。她间接害死了金钏和晴雯等人,这些事件都与她的宝贝儿子宝玉有关。金钏因调笑被王夫人责罚,最终选择了自我毁灭。王夫人虽有后悔之意,但并未真正反省自己的过错。她害怕宝玉被带坏,于是将那些可能与宝玉产生情感纠葛的女孩撵走或驱逐。
王夫人无法理解成长是一件自然的事。她对宝玉身边的丫鬟们心怀恐惧,认为他们会教坏宝玉。于是她采取激烈的行动,试图维护儿子的纯真。她的行为可能适得其反,那些打情骂俏、痴言疯语,不一定只是罪恶的引导,也可能是多年后美好的回忆。
在宝玉的生日宴上,群芳夜宴的欢声笑语、喝酒唱曲的欢畅时刻,是王夫人不愿看到的“堕落”。但她无法理解这是青春的美好时刻,是宝玉生命中如黄金般璀璨的时光。这些记忆将成为宝玉心中宝贵的回忆。王夫人的担忧和恐惧可能源于她对青春的不解和对儿子的过度保护。她试图用自己的方式阻止时间的流逝和儿子的成长过程带来的未知变数。但她忽视了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在保护儿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他的独立成长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因此王夫人虽然是一个善良的人但她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和盲点需要克服和理解才能成为一个更加明智和宽容的母亲。当王夫人一声严厉的呵斥响起,晴雯那蓬头垢面的身影被婆子们从温暖的床铺上粗暴地扯下。宝玉目睹这一幕,感到无比的无力,仿佛面对死亡的突然降临。生活的真相暴露在他的眼前,曾经的绚烂光华如烟雾般消散,生活的色彩瞬间褪去,只留下苍白的残酷青春。
晴雯被驱逐出去后,命运却无情地夺走了她的生命。有人不解,她明明已经在大病之后逐渐恢复,生命力似乎重新焕发。她的死与金钏的悲剧如此相似,对于宝玉而言,他们都是无辜的牺牲品。他不禁思考,是王夫人间接害死了这两个女孩吗?还是,这命运只是落在两个女孩身上,用以表达宝玉对母亲一次次摧毁他的小世界的深深恨意?
这种恨意如此普遍,许多子女在成年后回忆起父母曾经的粗暴行径时,依旧难以平复内心的情绪。王夫人并非恶人,她只是众多不聪明的母亲中的一员,无法面对孩子突然的成长和青春期的到来,无法目送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
尽管王夫人身份尊贵,身为贾府荣国府的掌权家长之一,但她依然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红尘中行走的人们,无论身处红楼、梁山,还是西游路上、乱世之中,都是平凡的个体。晴雯和宝玉的悲剧,不过是这滚滚红尘中的一幕幕缩影罢了。在这红尘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命运挣扎、奋斗,经历着人生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