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山大墓:越国王陵的传奇与谜
中国江南第一大墓印山大墓,这座大型墓室被誉为可以与秦始皇陵墓相媲美的文物价值。位于绍兴县兰亭镇的印山大墓,是中国境内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印山大墓的主人是谁?这是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热议的话题。这座大墓被誉为春秋时期越国国君允常之墓,是越国逐渐强盛的象征。据《吴越春秋》记载,允常是越国历史上第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是越国霸业活动的开创者。
1996年春天,一次偶然的机遇让印山大墓重见天日。考古学家在顺道查看时发现了大量的青膏泥、木炭、椁木碎片和明显的盗墓痕迹。经过两年的发掘,这座大墓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大墓”。
印山越王陵由隍壕、封土、墓坑、墓道、墓室等组成,形制独特,气势宏伟。虽然历史上多次被盗,但这座大墓仍保存完好,其建筑规模之大、结构之合理举世罕见。印山大墓的发掘,展现了2500多年前的古越文化。
尽管这座大墓多次被盗,但仍出土了一些珍贵的文物,如石剑、玉镞、龙首形玉器、小玉管珠等。青铜铎的发现更是为专家们研究这座大墓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国别依据。专家们根据这些线索探讨墓主人的身份,认为是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越国某位君王的陵墓。有人认为墓主人可能是夫镡、允常和勾践中的一个。由于缺乏明确的文字或遗迹证明,墓主人的身份仍然是一个谜团。
印山大墓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古墓,它的发掘和保护对于研究古代越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座大墓的主人身份之谜也为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对古代越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印山大墓:越王允常的千年沉睡之地
印山大墓,位于若耶溪畔,毗邻葛山等越国史迹,这里曾见证了一场越吴之间的风云战争。在越王允常执政时期,越国与吴国抗衡,争雄于东南。允常的陵墓就在离县十五里的木客大冢,即今日的印山大墓。
这座大墓在绍兴西南的木栅附近,方言中,“栅”与“客”谐音,因此“木栅”实为“木客”的同音异写。如今所称的里木栅村原称木栅,村落扩展后才有里木栅和外木栅之分。印山大墓所构筑的大型木椁,既体现了巨大的工程规模,又展示了特殊的形制,这与允常的身份和越国的国力相得益彰。“椁”与“客”同属五部,古音相近,“木客大冢”有可能是“木椁大::主之误”。结合地望、规模以及木椁的特点,这里应该是允常的安息之地。
《越绝书》中载有越国的勾践祖孙三代的三大冢。经考证,“若耶大冢”因位于若耶溪而得名,而印山大墓不在此,故可排除。关于勾践为自己营造的“独山大墓”,史载因迁都而未能完成,仅留其名。留下的只有“木客大冢”。多部古籍如《越绝书》、《吴越春秋》、《水经注》均明确记载,“木客大冢”是允常之墓。《万历绍兴府志》与《嘉庆山阴县志》也证实这一点,并指出印山大墓与木客山的方位吻合。
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洗礼,印山大墓见证了越国的兴衰与变迁。如今,当我们站在这里,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段古老的历史气息,感受到允常的威严与越国的辉煌。印山大墓不仅是允常的安息之地,更是越国历史的重要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