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传统文化 >>

印度童婚可以行房吗为何颁布法令还是屡禁不止

编辑:民风民俗 2025-10-16 17:37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印度童婚现象深度解析

在中国,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在印度的许多农村,童婚至今依然盛行。尽管印度已经颁布了禁止童婚的法律,但这一习俗依旧屡禁不止。那么,印度的童婚现象究竟是如何存在的呢?

印度童婚,始于遥远的吠陀时期,是印度的一种古老婚姻习俗。在印度不少古代法典中,都有关于童婚的记载,并对此表示肯定。例如,《摩奴法典》明确写道:“3O岁的男人应同12岁的结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结婚。”这种习俗在印度农村地区尤为普遍。

对于童婚的行房问题,孩童在结婚后并不会立即圆房。但如果女孩过了十二岁,就会去夫家生活,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和生育重任。这种风俗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不利的,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邪恶的。

童婚对女孩的危害极大,尤其是生育风险。根据联合国统计,18岁以下的产妇的死亡和新生儿死亡比例比18岁以上的产妇高50%。分娩并发症是发展中国家15至19岁少女死亡的主要原因。更可怕的是,在童婚盛行的地方,由于缺乏避孕用品的使用,这些少女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那么,为什么印度的童婚现象会屡禁不止呢?

经济上的节省是童婚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印度,嫁妆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为了省去昂贵的嫁妆费用,许多家庭选择让未成年的女儿早早出嫁。举行婚礼的费用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于生活贫困的农民来说,儿女结婚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童婚可以大大节省婚礼费用,成为许多经济困难家庭的首选。

陈规的沿袭也是童婚存在的原因之一。童婚在印度古代宗教法典中得到肯定,并作为一种社会习俗沿袭存在了上千年。传统观念使一些老人极力主张孩子早日结婚,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子孙满堂的美满结局。

家庭观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印度,儿孙们是家庭唯一的养老保障。早生孩子意味着养老就有了保障。这种观念促使一些家庭让孩子早日结婚,以期待未来的养老生活。

印度的童婚现象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其存在的原因复杂多样。除了经济上的节省、陈规的沿袭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外,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长期的努力。关于童婚习俗的深层次解读

4.贞节观下的安全隐忧

在广大农村地区,女孩常常独自放牧于田野之中,这样的环境让她们面临诸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为了规避这种潜在的危险,许多家庭选择让女儿早婚,以此给予她们一种安全感。在这种背景下,贞节观念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是对女孩安全的实际考量。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早婚成为了保护女孩的一种手段。

5.行政管理的缺失与童婚的蔓延

印度的辽阔地域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使得行政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尽管宪法明确规定了结婚的法定年龄,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一规定往往形同虚设。在很多偏远乡村,集体童婚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往往无法及时介入和制止。这也使得根深蒂固的童婚陋习得以长期存在并蔓延。更重要的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仍是主导婚嫁的主要准则,而行政手段的缺失使得这一传统习俗得以继续延续。在这种背景下,即便有法律规定,也难以彻底改变根深蒂固的习俗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