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传统文化 >>

唐朝美女道士诗人身边都聚集了哪些文人名士

编辑:民风民俗 2025-10-17 14:56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李季兰与薛、二人并称为三大女冠诗人,作品虽在《全唐诗》中成卷不多,但评价极高。刘长卿赞其为“女中诗豪”,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录其诗作六首,并誉之为“诗意荡漾,女中罕见”。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更是将其作品赞为“大历正音”。

李季兰,名裕,字季兰,出身不凡,或为平民。因诗句“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有人推测其为巫峡人,后迁居浙江,又被称为“乌程女道士”。关于她的身世,五代笔记小说中有记载,她五六岁时咏蔷薇,其父预言她将来必文采飞扬,但婚姻可能不顺。

在唐代,道教得到朝廷的支持,成为许多人的谋生之路,也是社会地位提升的一种方式。薛涛、鱼玄机皆是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季兰也选择了入道。她的诗酒应酬并未因之减少,反而增添了风雅的趣味。她的社交圈十分精彩,与诸多名流交往密切,如刘长卿、杜鸿渐等人。

李季兰才情出众,擅长翰墨、格律,且容貌美艳。她的社交圈中不仅有文人名士,还有诗僧皎然、茶圣等。她与刘长卿关系尤为密切,彼此欣赏,常以文为戏。当刘长卿有疾时,她以道法排解其忧怀。与朱放的交往也充满情意,二人有来往作品流传。

作为女冠,李季兰与明贤们的交往只能是一时欢聚,无法有实质性的结果。她与阎伯钧的交往似乎有些不畅,从她写给阎伯钧的诗中可见一二。她的相思诗中饱含离情,如“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展现出她的深情与惆怅。

命运中的悲剧,往往不在于那些无果的缠绵情愫,而是她不幸的结局。在她生命的暮年,因诗名远播,被朝廷召入宫中。那时,她以深情的笔触写下了《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诗中透露出她的无奈与悲凉:“我虽年老且多病,却未曾料到虚名能直达九重天。心向北阙,眼望南山旧峰,心中满是愧疚和遗憾。镜中的我已是白发苍苍,容颜衰老。桂树无法留住我,如同沙鸥在浦滩上漫舞。”虽然她自我安慰道“不以迟暮而自弃,依然保持着俊逸的风采”,但终究是个老妪,与皇帝的交往没有下文。

李季兰的未来何去何从,无人知晓。她是否出宫,是否留在宫中,都没有再回到故乡。在历史的风云中,朱叛乱、德宗出逃,她依然坚守在长安。无论是朱的强索,还是李季兰主动献诗,她都展现出了坚韧与才华。“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其诗词多有悖逆之言”。当皇帝再次攻克京师,召见李季兰时,责备她并下令扑杀。瞬间,她的生命被殷殷鲜血染红。

李季兰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首诗是《寄校书七兄》。诗中描绘了她与七兄的深情厚谊,并流露出深深的思念:“在乌程县无事可做的日子,时光流转,岁月如梭。不知你身在芸阁,寂寞到了何种地步?远方的仙棹浮于水上,寒星伴随使车。当我经过大雷岸时,不要忘了我们曾经的书信往来。”其中,“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的诗句被赞誉为“工艺精湛,毫无雕琢之痕”,“托意深远,神情缜密”。她的诗才横溢,被人们誉为“班、蔡之后,唯此为足当诗”。这位才女的命运却如此悲惨,令人叹惋。她的才华与寂寞并存,留下了“寂寞千载心”。

命运的捉弄,使得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遭受了不幸的结局。她的诗名远播,却未能善终。她的生命如同璀璨的流星,短暂而耀眼。她的才华和诗歌将永远流传于世,成为后世之人的宝贵遗产。

上一篇:一切都会过去 一切都不会过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