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乾隆年间的直隶河间府献县,彭公作为县令,深受百姓爱戴。彭公不仅清廉自守,更致力于教化百姓,因此被百姓尊称为彭清天。
一日,彭公带着两名随员下乡体验民情。当他们结束一天的劳碌,准备返回县衙时,天色已晚。月亮升起,银色的光芒洒满大地,正值秋收之际,村庄里炊烟袅袅,枣香袭人。彭公骑着毛驴,随着随从快速前行。
夜色中,他们来到了一个墓地。彭公看到月光下的墓道松柏间,有两个人影并排坐着。一位是年轻英俊的少年,黑发亮泽,梳着传统的大辫子,面目清秀;另一位则是一位老妇,皮肤皱纹如鸡皮般明显,白发垂在脖颈,驼背弯腰,手持拐杖。两人肩靠肩,手牵手,低语相倚,看似热恋中的情侣。然而这一幕却让彭公心生愤怒。他怀疑这是有伤风化的行为,于是决定走近一竟。然而突然之间,两人消失在夜中。
彭公命令随从记住这个地方并做好记号,决定第二天来调查此事。第二天清晨,彭公带着随从来到了这片墓地。通过询问村里的长者,他得知了这对夫妻的故事。那位老妇名叫胡氏,是村里王家的小伙子之妻。新婚不久便遭遇丧夫之痛,但她坚守贞节,终身未嫁。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她一直在坟前守寡长达五十多年。临死前,她将丈夫的遗像托付给里正的小女,并留下了一首诗表达她的忠诚与执着。
彭公听完这个故事后大为感动和震惊。他意识到昨晚见到的那对夫妻其实是魂魄相见,互诉离别之情。作为一个爱民如子的县令,彭公对这位节妇的忠诚和执着深感敬佩。于是,他走到坟前,点燃三炷香,合十致礼。为了表彰胡氏的贞节行为,彭公还将“节妇”的匾额挂在了胡氏的房子前。这个故事在乡野村落传颂开来,成为了一个关于忠诚、执着和贞节的美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