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奇闻怪事 >>

央视调查天水古城

编辑:奇闻奇事 2025-04-24 04:46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央视对甘肃天水古城修工程的深入调查发现,这一备受瞩目的文化保护项目因过度商业化改造而引发广泛争议。接下来,让我们详细剖析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一、修缮背景与问题曝光

巨额资金投入方面,天水市自2015年至2021年,累计投入超过8.88亿元用于西关古城的保护工作。这些资金旨在拯救那些具有明清时期特色的古民居院落群。修缮后的古城却出现了令人痛心的现象:高达29座的文物保护院落被改造成了各种商业场所。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建筑的原始风貌在改造过程中遭到了破坏。

商业化改造乱象方面,这些文保院落被改建为日式餐厅、火锅店等各具特色的商业场所。青砖黛瓦的传统风貌被现代化的建筑元素所覆盖,加建的日式小屋、彩钢厨房等设施,让古城的原有风貌逐渐消失。这种改变不仅引发了雨水侵蚀等不可逆损害,还因为部分经营者未履行审批手续,存在私搭乱建、超限经营等问题,引起了古建专家的强烈反响,多次提出整改要求却未能得到及时采纳。

二、监管缺失与责任争议

主管部门责任方面,天水市秦州区文旅局虽然授予了文保单位特许经营权,但在业态设置及装修改建流程上并未实施有效监管,导致“未批先设”的现象普遍存在。运营企业方面,负责运营的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在面对古建专家的多次整改要求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被指责忽视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三、回应与整改措施

面对舆论的压力和央视的调查,天水市于2023年8月展开了行动。初步整改行动包括启动安全隐患排查,对违规行为进行限期整改,并开展文物保护知识培训。纪检监察机关也介入调查,重点查处监管缺失、不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根据央视后续报道显示,到2025年天水古城仍面临着商业化与保护的矛盾。相关部门也在持续开展文物安全排查及古建筑修复评估工作。

四、争议焦点与后续动态

保护与利用平衡难题方面,舆论普遍认为古城“变味”源于过度追求旅游经济收益而忽视了文物保护的底线。部分商业改造甚至直接威胁到建筑的安全结构。公众和古建专家对此普遍表示担忧,并呼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以避免“重开发、轻保护”的模式。此次事件揭示了文物保护与商业化开发之间的深层矛盾,天水古城的整改成效仍需要长期观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见证天水古城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让这座古城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