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为人知的武松醉酒打虎的故事背后,有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武松喝的究竟是什么酒呢?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奥秘。
故事背景是宋朝,那个时期的酒类品种繁多,按新颖分类法可以分为黄酒、果酒、配制酒和白酒四大类。虽然果酒在当时存在,但由于消费数量少和技术水平较低,并未得到大规模的发展。配制酒则主要满足都城贵族的饮用需求。至于黄酒,其酿造工艺复杂,山村小店或许无法酿制,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在《水浒》中有这样的描述,武松喝的应该是店家自酿的米酒之类。店家介绍道:“我店的酒虽是村酒,但其味道却胜过老酒。任何客人,在我店中喝上三碗,便会醉倒,无法再通过前方的山冈,那山冈因此得名‘三碗冈’。若有客人只喝三碗,我便不再劝酒。”武松听后笑道:“果真如此,那我已喝三碗,为何不觉醉意?”店家回答:“我的酒,名为‘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醇香浓郁,稍后即会醉倒。”
对此,山东社科院研究员王赛时表示,宋代人喝的酒的酒精度数并不高。以武松在景阳冈喝的“三碗冈”的村酒为例,那种酒类似于现代的黄酒,酒精度数大约在10度左右。苏辙、刘克庄等诗人的诗中都有提到,对于宋人来说,喝“三升”酒是尽兴的表现,是极限。就连以豪放饮酒著称的陆游,在诗中描述自己的酒量时,也是以“三升”为界限,如“山路近行犹百里,羽杯一举必三升”。由此可见,在宋代,喝上三斤酒精度数约为10度的酒,便算是海量了。
武松打虎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武松所饮之酒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酒类文化,也揭示了宋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这样的故事和这样的酒文化,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