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概况及其重要任务
自2007年以来,我国已成功将京剧、昆曲等13项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今年,北京市又申报了105项非物质遗产项目,其中相声、京韵大鼓等备受瞩目。与此世界各地也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浓厚兴趣。
为了响应这一趋势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简称非遗协会)于2013年11月6日成立。该协会隶属于文化部,以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它的成立不仅彰显了中国高度重视当代文化事业发展的决心,更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非遗协会的宗旨在于“宣传、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提升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通过发展协会会员、召集论坛会议、举办产品拍卖会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该协会致力于保护和发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业务范围广泛,包括调查研究、信息收集、举办展览、专业培训、咨询服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非遗协会还承担了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机构、团体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工作。为了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协会还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简称非遗基金会),该基金会采取非营利性的方式运营,将募集资金完全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除此之外,非遗协会还设立了官方网站,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工作做出贡献。四川的雨坛彩龙、巴山背二歌和蜀锦等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在该协会的推广下,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欣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对于有效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工作、履行我国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成员的各项权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