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化的挑战与跨越
解读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的一道难题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在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群众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城乡发展不平衡、个体间技术接受能力的差异等问题,使得“数字鸿沟”现象依然存在。如何跨越这道鸿沟,实现数字技术的普惠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尽管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98%,但农村用户对于数字技术的了解和应用仍然有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的李敏博士指出,当前农村数字技术应用生态的完善和应用场景的丰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大力培育农村地区的数字产业生态,营造良好的数字技术应用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技术使用水平。
在数字时代,老年人成为不容忽视的网络用户群体。由于视觉、听觉能力的下降,以及复杂的操作系统和触屏方式,许多老年人无法适应现有的手机使用习惯。为此,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韩建飞建议加强老年手机的设计研发,开展网络适老化改造,开发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的服务应用。针对老年人的信息安全问题,全社会应共同关注,引导老年人安全用网。蔡跃洲则强调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监管治理的重要性,针对老年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的强制授权、过度索权等问题进行治理。
在建设更加普惠友好的数字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推广数字技术,还应考虑为那些无法跟上数字化步伐的人群提供“非数字化”选项。毕竟数字技术普惠化的目标应该是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而不是将他们排除在外。我们需要保留传统渠道,如电话、线下服务等,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必要的信息和帮助。
为了真正实现数字技术的普惠化,我们需要在各个方面付诸努力。例如推动“公益课堂”进社区、进家庭、进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强化对特殊群体的数字技能培训;在公共场所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和人工帮扶等。这些措施旨在让老年人和其他特殊群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数字技术向普惠化方向发展。我们期待一个更加普惠、友好、便捷的数字时代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