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的奢华生活与一名中国女子的自述
你是否想过,迪拜人是否真的如外界传闻那般富有?嫁给一个迪拜男子是否意味着踏入幸福的殿堂?让我们来聆听一位中国女子的真实经历。
她,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子,选择了与一名迪拜男子共度一生。初入这个陌生的环境,她面临的不仅是新的文化,更是新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结婚后,她开始了新的生活篇章。尽管没有被要求立刻戴上头巾,但她选择了遵守传统,将短裙和热裤留在了身后。在这里,男女界限分明,连银行交费都分为男队和女队。女人在餐厅有自己的“家庭区”,游泳池也有专门的女性开放日。公园里的家庭日,更是让她感受到了这个社会对家庭的重视。
从小接受的男女有别的教育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除了自己的直系亲属,她避免与其他男性单独相处。当老公不在家时,即使有人敲门,她也不会轻易开启,她明白在这里,她不仅是自己的,更是老公的私有物品。出门要先通知老公,干什么都要先得到批准,甚至连与谁交朋友都要经过他的过目。
尽管孩子们拿着外国护照,但中文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第二语言。在这个以阿拉伯文化为主的环境中,中文成为他们身份的象征。每当孩子被纯阿拉伯小孩嘲笑时,她的心都感到隐隐作痛。尽管有些大人会对孩子的身份评头论足,但她坚信,孩子无论更像中国人还是阿拉伯人,都是她的宝贝。
生活在阿拉伯世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中餐厅不少,但主要的饮食还是以阿拉伯菜为主。她和一群同样嫁给老外的中国女人相约,每周都会去中餐馆大吃一顿,仿佛是对中华几千年饮食文化的致敬。
生活习惯的改变离不开宗教的影响。作为后来加入的,她需要遵守许多宗教规定,包括每天的礼拜。尽管这让她有些头疼,但她依然尊重并努力适应这种生活方式。有信仰的好处就是随遇而安,不急不躁。这里的家庭大多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存款、没有房产,但她知道,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家人的陪伴和心灵的安宁。
老公的观念是:“我不天天守着这些(物质财富)才担心呢,哪天回来老婆没了,孩子不见了,人去楼也空,我这大半辈子不傻忙活了?”这让她深感家庭的珍贵和重要。尽管有人说阿拉伯人男权严重,不让女人去工作,但她知道,这是老公对她深深的爱和珍视,希望她能在家里幸福地生活,为这个家付出。在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中东女子心声
作为一位远嫁他乡的女子,我对节日的来临总是心怀恐惧。中国的传统节日对我来说已然成为遥远的回忆,而外国的节日更让我无所适从。
每逢佳节,我需尽力融入丈夫的家族,与他们共享喜悦。亲戚们络绎不绝地来访,我只能强颜欢笑,陪他们度过欢乐时光。端茶送水,服务周到,是我必须履行的职责。忙碌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的我却往往连节日的起源都一无所知。
他们聊家常,言语如流,而我常常无言以对。此刻,我的中文功底仿佛荡然无存,语言能力日渐衰退。曾经的我,受过高等教育,偶尔还能帮别人写情书、泡妞,或是诗兴大发,吟咏两句诗。如今,面对我的洋老公,我的中文水平只停留在日常用语的层次。那些曾经的才华与情趣,如今全成了对牛弹琴。
在这个陌生的土地上,我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却发现我与这片土地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每当节日来临,我的内心都会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思念远方的家乡。生活总是充满了挑战和适应,我只能努力融入这个新的环境,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