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解开这个性多元的简称之谜。LGBT是Lesbians(女同性恋者)、Gays(男同性恋者)、Bisexuals(双性恋者)和Transgender(跨性别者)的缩写,这是一个涵盖性少数群体的集合用语。相较于其他词汇,“LGBT”在社会上的争议更少,更为人们所接受。
深入了解这些群体前,我们需要明确两个概念:sex和gender。Sex指的是生物学上的性别,与生俱来的标志;而gender则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主要取决于社会文化影响和自我认同。当我们谈论性别时,通常是以gender作为判定的标准。理解这一点,是探讨LGBT问题的前提。
女同性恋者(Lesbians)是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女性,这个群体自古以来就存在于多种文化中。男同性恋者(Gays)则是对同性产生依恋的男性。双性恋者(Bisexuals)则可能对同性和异性都产生性欲和依恋。跨性别者(Transgender)则是一个更复杂的群体,他们可能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性别,认为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
除了上述基本定义外,LGBT群体的身份认定也包含了更多的政治和文化因素。例如,在女权主义运动中,女同性恋身份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色彩。而男同性恋群体的身份认定也随着女性同性恋群体的关注增加而发展。至于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他们的存在更是性别认同和心理认同的体现,而非简单的性取向划分。当我们谈论LGBT时,我们其实是在探讨一个多元化的群体,他们拥有不同的身份认同、文化背景和心理体验。LGBT群体的存在展现了人类多元化发展的生动面貌。每年的六月七月八月,是西方国家LGBT游行的高峰期。这些游行最初是反抗歧视的政治性活动,如今逐渐演变为一场属于性少数人群的狂欢。(内容来自Synia公众号)在探讨LGBT这一话题时,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四种性向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未被明确划分的群体。其中,“疑性恋”与“流性恋”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混用,用以描述那些不愿被贴上明确性向标签,或者对自己的性向感到迷茫的人群。还有一个新兴的概念“泛性恋”,用以形容那些具有广泛的性吸引力的人。至于那些被归类为无性恋和双性同体的人们,他们同样在LGBT的讨论中占有一席之地。至于“酷儿”这个词,最初是西方主流文化中对同性恋的贬称,暗含“怪异”之意。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词反而成为性少数人群对传统观念的反抗和对性解放的呼唤的标志。
当我们深入探究LGBT这一群体时,我们会发现其早已超越了字面意义上的四种人。它更广泛地涵盖了所有与主流不同的性少数人群,他们各自独特,复杂多样。简单地将他们归类并贴上标签显然是不明智的。尽管他们是性少数人群,但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并不少。他们与我们之间的不同仅仅在于性方面,除此之外,他们与我们并无不同。
LGBT的谐音“来个不同”,恰好表达了这一群体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挣脱束缚,打破偏见,活得更有尊严。而这种尊严,恰恰来源于对差异的尊重。正如LGBT所代表的那面六色彩虹旗所传递的信息一样,世界如此广大,多元的性别和性向都应该得到认可和尊重。因为无论形式如何,爱的本质从未改变。爱,就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