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初,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拉开帷幕。这一年,明军成功攻克了大都,宣告了元朝在中原统治的结束。元顺帝带着残余势力匆忙北逃,使得元朝并未彻底灭亡。在接下来的两百多年里,元朝残部与明朝分庭抗礼,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峙,并多次爆发战争。
在元朝退守漠北之后,他们依然以“元”为国号,这部分历史被称为“北元”。明朝初期,并不承认北元的继承性。就在明军占领大都的当年冬天,北元试图夺回失地,但被明朝将领击溃,损失惨重。随后的数次进攻也均以失败告终。北元残余势力始终未能放弃恢复全国统治的军事行动。他们屡次南下进攻,试图重振元朝的雄风。这些军事行动让明朝深感不安,为了消除这一威胁,明军也发动了多次进攻。明朝的军事行动并未能彻底击败北元势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元在明朝中期逐渐分裂为多个部分。由于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国力下降,分裂的北元残部对明朝的威胁程度反而上升。明正统十四年,英宗亲自出征北元,结果被瓦剌大军全歼,皇帝被俘,这次战败几乎打掉了明朝的半条命,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节点。此后,瓦剌的军队甚至打到了北京城下,虽然最终被明朝军队击退,但可见北元势力的威胁依旧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金逐渐崛起,对分裂的北元各部发动了多次进攻。一部分北元部落选择归附后金。后来后金改国号为清,于1632年亲率大军西征,经过两年激战,彻底消灭了北元残余部落。至此,从宋朝末年起建立的元朝才被彻底消灭。这一历史进程展现了两国之间的激烈对抗和争斗,也反映了中国历史的丰富多样和复杂多变。
在这段历史中,无论是明朝还是北元残余势力,他们都为了争夺统治权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的斗争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段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与衰落、战争与和平、崛起与沉沦。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在面临困境时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