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杰与水西彝族李氏渊源
自明天启二年(1622),李世杰的曾祖父李蔚伯与祖父李攀麟受朝廷调遣,随军征剿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及四川永宁宣慰使奢崇明的地方武装,与水西彝族结下了不解之缘。四年后,王三善与李蔚伯在水西内庄英勇战死,兵败之际,李攀麟突围后选择回归水东。清康熙三年(1664),李攀麟再次随平西王吴三桂征剿贵州水西土司安坤,成功后受赐龙潭河坝子近百亩田地,李氏一族因此定居水西腹地。
根据黔西县铁石乡安乐场村彝族村民李之春提供的族谱记载,其先祖应宗生于清康熙元年,亲历了明末至清初的战乱岁月。应宗成年后,参与了水西八十五世领主安圣祖为报“吴王剿水西”之仇的围剿行动,并展现出卓越的能力。
李氏族谱中进一步追溯了李世杰与彝族李氏的关系。明天启年间,李蔚伯随军征讨黔西时,虽与当地的彝族土司在族别、官职上有异,但因同为明代武职而交往密切。应宗祖公因战功显赫,为适应时政需要而改姓李,取单名芳。应宗与李世杰之父李植在战争中结识,两人交往甚密。在“吴王剿水西”的战事中,应宗与攀麟及其两子结下深厚友情。应宗甚至在军中还和李植、李玉树结为“同姓兄弟”。
待李攀麟受赐定居龙潭河后,李世杰之父李植于雍正六年(1727)被选为拔贡,后调任两淮富安场盐大使。青年时期的李世杰曾从事米商和菜农,得到应宗的经济支持。功成名就后,李世杰赠给应宗“冠国之光”匾额和名贵茶具一套。
李世民大战东都
在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领导的攻洛战役是李唐王朝问鼎天下的关键战役。隋炀帝杨广死后,洛阳仍掌握在隋朝手中。王世充自立为帝,继续打着隋朝的旗号对抗农民起义军。此前,洛阳周围原是瓦岗军的天下,但李密因骄傲自满最终兵败于此。而李世民凭借坚韧和剽悍的军事才能在此战役中发挥到极致。他领导的军队已经稳定了后方后,前来攻打洛阳,面对的主要对手是窦建德领导的起义军和王世充领导的郑军。这场战役展现了威气十足的大唐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