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历史知识 >>

荀攸:曹魏第一任尚书令,最终结局是什么

编辑:历史文化 2025-10-31 15:51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奇秘网的小编带大家一段关于曹魏宗庙的有趣历史。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一起走进这个历史场景。

在公元213年,曹魏宗庙在晋封为魏公之后开始在邺城建立。立国之后,宗庙依然位于邺城。曹丕将曹操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合为一庙,而让曹操独享一庙。直到曹丕登基后的229年,才将宗庙从邺城迎至洛阳。

追谥和功臣配享宗庙是朝廷“议功”的重要仪式。自曹青龙元年(233年)开始,他正式实施配享太庙制度。首批享此荣誉的只有少数人。其中,夏侯、曹仁、程昱三人在夏五月壬申被诏祀于太祖庙庭。

从233年开始到262年,曹魏先后五次共有26人配享曹魏太庙。令人不解的是,曹操生前的两大心腹谋士荀攸和郭嘉配享太庙的时间相对较晚。荀攸作为曹操生前军略上最为倚重的谋主,为何死后三十年才得以配享曹魏太庙呢?让我们其中的原因。

魏明帝曹是将曹魏太庙迎至洛阳并正式将功臣配享太庙的人。自夏侯、曹仁和程昱三人配享太庙后,直到曹去世,曹魏功臣再无人配享太庙。程昱作为唯一的外臣入选,可能与其生前官位和死后追赠有关,同时也与荀攸出身于颍川世家大族有一定关系。曹丕临终前的托孤大臣中,陈群和司马懿都是世家大族的代表,这可能影响了魏明帝在选定时产生的考量。

在第二批配享太庙的功臣名单中,除了少数几位大臣外,大多数都是曹操、曹丕、曹时期的领兵大将。这次人数众多,主要是因为曹爽为建立军功,扩大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荀攸在这次并未入选,可能与当时士族势力的低潮期以及曹爽对世家大族的打压有关。

荀攸在去世30年后,终于得以配享曹魏太庙。这是因为曹爽在兴势之战中的大败,损失惨重,使得他在朝中的威望和影响力骤降。世家大族的势力趁机扩大了影响力,荀攸得以单独配享曹魏太庙的背后原因也在于此。司马懿的配享太庙则是因为他在曹魏后期的权力斗争中的胜利。至于郭嘉的配享则有些令人费解,背后或许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曹魏太庙的配享制度背后反映了朝廷的权力斗争、军功的认可以及世家大族的影响等多种因素。荀攸和郭嘉的配享时间较晚,也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权力格局的变化。希望这段历史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兴趣。谈到这个话题,或许有人会产生疑惑:程昱、荀攸、郭嘉等人因为功勋卓著进入了太庙,同为尚书令的荀为何未能享受曹魏太庙的荣光?其实,答案就在配享太庙的标准之中。

太庙的祭祀并非随意而为,它是对那些真正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杰出贡献的臣子们的最高荣誉。这些“大魏元功之臣”,他们的功勋必须卓越,而且要始终如一地忠诚于曹魏,才能成为被祭祀的对象。

荀虽为尚书令,但他的身份与那些配享太庙的功臣有所不同。他的尚书令职务,并非在曹魏公国和王国的体系下,而是大汉的尚书令。这意味着,他的忠诚更多的是对汉室,而非曹魏。

更重要的是,荀明确反对曹操进爵魏公,他始终坚守汉室的信仰和忠诚。这样的立场,使他无法被认定为曹魏的“元功之臣”。尽管荀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但他并未达到配享曹魏太庙的标准。

我们不能单纯地因为荀的职务或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就认为他应该享受太庙的荣光。太庙的祭祀,是对那些真正为曹魏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臣子的最高褒奖。荀的立场和忠诚,使他无法跻身其中。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光芒,他依然是汉室忠臣的杰出代表。

上一篇:演员历娜照片算了别麻烦了我都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