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历史知识 >>

周洁演员 在生命弥留之际画了一个归来的圆

编辑:历史文化 2025-11-11 14:24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周洁,一个名字,或许在年轻一代的脑海中只停留于去年她在生命垂危之际,从美国紧急回国的一幕。但在年长者心中,她不仅是当代舞蹈界的璀璨明星,更是影视界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

回溯到1961年,周洁出生于上海奉贤。自幼,她的身体中就蕴藏着对舞蹈的无限热爱与天赋。年仅10岁,她便考上了上海歌剧院舞蹈班,几年后脱颖而出,成为初露锋芒的新秀。15岁时,她更是在民族舞剧《小刀会》中担纲主演,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随后,她陆续主演了《战红旗》、《凤鸣岐山》、《奔月》等大型舞剧,为国内的舞蹈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八十年代,国内舞蹈界盛传一句话:北有杨丽萍,南有周洁。可见她在舞蹈领域的地位与成就。在这些辉煌的成就背后,是周洁无数个日夜的艰辛付出。尤其在排演《半屏山》时,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曾让她身体受伤。一次演出中,她感到左胸肋骨疼痛难忍,甚至无法抬起左臂。虽然当时她痛苦得几乎要放弃,但在导演的鼓励下,她决定带伤继续演出。就这样,《半屏山》在北京连续演出了14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外界并不知道,这份荣誉背后是周洁忍受巨大痛楚的坚持。

多年后回首这段经历,周洁依然历历在目。她明白,成功需要付出代价,而她愿意为自己所爱的舞蹈付出一切。但舞蹈并非周洁人生的全部。九十年代中期,已经享有“舞蹈皇后”称号的周洁,开始涉足影视界,参演了《火烧圆明园》等影视作品。那时的她可谓名利双收,如日中天。就在1996年,周洁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抛弃国内的名利,独自前往美国的休斯顿。

有人说当时流行出国热,但周洁的目的并非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或转行做生意。她一直想去舞蹈家邓肯的故乡看看,了却心中的一桩心愿。在周洁的内心深处,从小就对邓肯充满敬仰。于是她放下手头的一切,来到美国,每天去大学里听课、偶尔去百老汇欣赏舞台剧。即使有一次韦唯给她打电话,邀请她参加美国媒体采访并获取报酬的机会,她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在美国休斯顿生活的这一年里,正值香港回归祖国之际。当地领事馆举办的庆祝活动中邀请周洁参加歌舞晚会。那晚她表演了一段《孔雀舞》,却没想到这次公开表演再次改变了她人生的轨迹。第二天当地媒体的报道让周洁再次受到关注。走在路上的她很快被路人认出,她的故事和经历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对于周洁来说,这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周洁的名字逐渐在华人舞蹈界传开。当地的许多华人纷纷上门拜访,希望她能教授他们的子女舞蹈。周洁,这位从未想过在美国教授舞蹈的女子,在人们的热情中找到了一种使命感。

深入了解当地华人群体后,周洁震惊地发现,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遥远的过去,即便是那些早已离开祖国的华人。他们对祖国的认知同样停留在过去,对于中国的舞蹈文化更是知之甚少,仅仅停留在舞狮、扭秧歌等传统形式上。更年轻的华人,甚至对中国的了解几乎为零。

周洁意识到,通过教授舞蹈传播中国的舞蹈文化,其效果远比强迫他们学习中文和历史更为直接和有效。于是,她和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好友徐利联手,于1997年在休斯顿创办了一所舞蹈学校。从那时起,周洁全身心投入到舞蹈教育中。

她的努力成果丰硕。在休斯顿的舞蹈学校不仅发展成为北美最大的华人舞蹈学校,还每年举办大型舞蹈展览,甚至引入了北京舞蹈学院的考级标准。休斯顿市长李布朗更是通过市长令,将每年的11月20日定为学校纪念日。

2002年,周洁回到上海,在国内也创办了舞蹈学校。她说,在美国办学是为了传播中国舞蹈文化,而回到国内则是为了引进西方舞蹈经验。她的学生来自,而美国的舞蹈学校更是成为了一个桥梁,让美国学生有机会了解并学习中国的舞蹈文化。

周洁的人生在2008年迎来了第三次转折。距离她离开上海歌舞剧院已经过去了15年。当年,歌舞剧院找到周洁,希望她出任艺术总监。此时的歌舞剧院早已风光不再,甚至一度面临关闭的窘境。周洁的伯乐兼恩师王莲芬也希望她能担起重任。面对老师的邀请和歌舞剧院的困境,周洁感到了一种责任感。于是,除了舞蹈演员和校长的身份外,她又开始担任艺术总监。

上任后,周洁推出了具体的工作计划,承诺要带出一支优秀的演员队伍,推出一部有质量的舞蹈专场,并在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奖,推出一部原创的舞蹈剧。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周洁经历了一个从将军到奴隶的过程。她很快构思并策划了舞剧《周璇》,但接下来的排练却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尽管如此,周洁并未放弃,她继续奔波于各地寻找资源和合作伙伴。在这个过程中,她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也影响了很多人。最终成功吸引了陈维亚的加入并成功策划了舞剧《周璇》。这一切的背后是周洁无数次的坚持和努力以及她对舞蹈事业的深深热爱和执着追求。周洁,一位在舞蹈领域深耕多年的艺术家,她的生涯充满了挑战与坚持。早在剧院时期,她便开始为舞蹈作品的呈现付出巨大的努力。据她估算,完成整个排演流程至少需要800万的资金,然而剧院的预算仅为七分之一。面对资金缺口,她不得不亲自出马,四处奔波寻找投资。这让周洁回想起了自己作为剧院演员时的经历,那时开个人舞蹈专场的资金也需要她亲自去拉赞助。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情况依然如此。

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周洁对舞蹈的热爱支撑着她不断前行。她向陈维亚承诺,不管有多难,都会筹措到所需的资金。经过艰辛的努力,《周璇》成功推出,而周洁亲自操刀的双人舞《夜巷》和现代舞专场《城舞今典》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的承诺一一兑现,这一切的推动力源于她对舞蹈的无限热爱。

命运对周洁并不宽容。从2016年开始,她被病魔缠身,最终在2021年7月被诊断出患有肺癌,身体只有六十多斤。尽管医生曾表示她只剩下一周的生命,但她仍然坚持要回故乡上海。疫情之下,回国变得异常艰难,但周洁凭借坚定的信念继续抗争。

在朋友的帮助下,周洁决定包机回国。经过一系列的波折和等待,9月26日,她终于回到了故乡上海。五天后在浦东医院病逝。尽管生命短暂,但周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画下了一个归来的圆。

周洁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坚持。年少成名,多年来在舞蹈领域的深耕让她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也依靠着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舞蹈的热爱坚持到了最后。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的艺术和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她的承诺和努力证明了她的价值,她的人生是无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