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历史知识 >>

郭荣起谈相声演员的帅快卖怪(付之实践力求增强相声的艺术感染力)

编辑:历史文化 2025-11-13 12:29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相声艺术的魅力展现:再创作与完美演出

相声表演并非简单的台词复述,而是演员通过再创作,追求完美演出效果的重要手段。前辈相声演员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并总结了四个字:“帅、快、卖、怪”,为我们揭示了相声艺术的精髓。

“帅”是相声演员应具备的精神风貌,体现的是潇洒大方、轻松有序的艺术姿态。这种美的精神风貌来源于演员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体验,再经过艺术的锤炼,使表演充满魅力和美感。单纯的仪表俊秀并不能称之为帅,真正的帅在于表演时给观众带来的幽默风趣与回味无穷的艺术感受。

近年来,有些相声演员在装束上过于追求时尚,忽略了节目内容的需要。这种风气严重影响了相声表演的艺术效果。实际上,相声演员的装束选择应基于时代感的大众化装束,这样既不违背人们生活的心理习惯,又方便演员在不同角色间自如转换。例如,演传统段子时穿大褂,说现实段子时穿制服或中山服,都能让观众感到舒适,同时使表演更加贴近时代。

相声演员的搭配也关乎“帅”。在体型、年龄、艺术风格及特长等方面的“反差”,能使演出更具吸引力。如常宝与赵佩如的搭配,虽年龄、体型有所差异,却共同呈现出帅气的艺术风貌。

接下来是“快”,这里的快指的是“现哏”。现哏是临场抓包袱,是相声表演中的重要手段。前辈演员在此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现挂包袱的运用能使演出更加生动有趣。适当的现挂包袱能促进演员与观众的感情交流,使节目气氛更加热烈。

“卖力气”与“怪相逗乐”也是前辈相声演员的表演要领。卖力气表现的是演员对艺术的敬业与付出,而怪相逗乐则能增添演出的趣味性,给观众带来欢乐。

相声表演是一门需要再创作的艺术,演员需要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再经过艺术的加工与创作,才能将相声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适当的装束选择与搭配,以及现挂包袱的运用,都是增强相声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继承与发扬前辈相声演员的优秀传统,不断创新,使相声这一艺术形式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的欢笑与感动。在舞台之上,我再次与观众互动,每一次表演后的掌声都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那一刻,我问道:“您听,是不是像您娶媳妇时的喜悦心情?”现挂包袱应声而响,剧场氛围瞬间升温,整场表演更是推向高潮。

谈及接场时的现挂包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次在北京的演出中,我接史文秀同志的梅花大鼓,她在返场两次后,我与朱相臣共同登台。考虑到前场节目气氛热烈,我们若直接入题可能会让观众的情绪难以迅速转换,影响节目效果。我借助现挂包袱进行过渡:“如今的演出井然有序,比如梅花大鼓这样的文雅节目,与《红楼》等故事相似。若突然报幕员喊《大闹天宫》,那自然唱不了。事先沟通,观众的情绪便能迅速被吸引,我们的表演也更为顺畅。”

旧社会,由于社会动荡,曲艺场所的秩序较差,流氓斗殴时有发生。我在天津“三不管”地区表演时,曾遭遇观众被伤兵吸引而离开的情况。当时,我用现哏稳住观众:“伤兵到处白吃白喝,你去围观容易误伤自己,不值得。”说到百姓对伤兵的不满,再补充一两个讽刺伤兵的现挂包袱,成功将观众的目光重新拉回到舞台上。这些现哏在当时更多是为了生计所迫。如今虽无此压力,但观众兴趣不同,相声与音乐、戏曲同台演出时仍可能面临放场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相声演员具备高超的表演功力,用现哏吸引观众。

现哏并非万能。其效果取决于演员的表演功力及其对观众的影响程度。作为一种增强演出效果的艺术手段,现哏需要演员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但灵活性不等于随意性。那些信口开河的现哏可能会降低相声的艺术格调。现哏的包袱应该内容健康、幽默风趣,逻辑性强,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有助于表现节目主题。要避免低俗的内容,注意分寸,掌握时机。

对于相声演员而言,现哏是口头创作的一部分。提高现哏的能力不仅能增强演出效果,也有助于繁荣相声创作。一些相声演员的现哏后来发展成小垫话或相声小段,深受观众喜爱。这背后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在戏剧的舞台上,有些演员在表演“游懈”时,似乎把表演当成了一场闹剧,随随便便,缺乏真实感。有的演员则过分依赖“笑场”,试图用笑声来制造欢乐,却忽视了真正的幽默来源于情节的自然发展。这些行为并非真正的艺术,而是对相声表演规律的背离。当观众感受到这种不真实和不严肃的表演时,他们可能会觉得“贫气”。

有时,演员会变成“人来疯”,他们的表演完全依赖于观众的多少和反应。在观众众多、反响热烈时,他们全力以赴,试图展现所有技巧;而当观众稀少、反应平淡时,他们又变得敷衍了事。这种表演态度缺乏持久的热情和专注,无法真正满足观众的艺术需求。

在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演员们拥有了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每一位立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相声演员,都应该将自己的艺术无条件地奉献给观众。这是对艺术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现在,我们来谈谈“怪”相声演员的外形怪相。过去,有些相声演员依靠怪相来取悦观众,认为怪异能引发笑声。这种以怪逗乐的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因为真正的艺术不在于外形如何,而在于内心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我认为,相声表演中演员的形体怪相不应成为主要的逗乐手段。即使在表演中需要呈现怪相,也应该是为了辅助情节发展,而不是刻意追求怪异来取悦观众。过度依赖外形怪相,会使相声失去其教育作用,变成单纯的娱乐工具,这既损害了演员的形象,也阻碍了相声艺术的健康发展。

一些著名的相声演员,尽管他们的外形怪异,但他们从不依赖怪相来取悦观众。他们严肃认真地对待艺术,通过精湛的技巧和情感表达来赢得观众的喜爱。例如我的师叔李德,他的长相十分独特,但他在表演时从不使怪相。他总是以大方、潇洒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深受观众喜爱。观众迷恋的是他的精湛艺术,而不是他的怪相。

“以怪取胜”在今天的相声表演中应该被摒弃。我们应该注重艺术本身,通过真实的情感和深入的表达来与观众沟通,从而达到教育观众的目的。这样的表演才是真正的艺术,才能赢得观众的赞赏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