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恭,字伯宗,是东汉开国猛将耿弇之侄,“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于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任西域戊校尉,屯驻后车师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
两千兵所遇上的困难可想而知。按照史书上的说法,是“遇大雪丈余,军仅能至”。
一个月之后,终于翻越过了天山。可是,一个可怕如毒蛇般的念头紧紧地锁住了范羌的脑海,挥之不去——耿恭,还好吗?耿恭还在坚持,永不言弃。他的部下仅剩二十六人,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打气。
他或许已经感觉到国家再也不会发兵来救援他们,可是,为了生命的自由,为了国家的尊严,他必须坚持到底,永远不为敌人所屈服,即使战斗到一刻,也绝不投降,即使只剩一兵一卒,也要战斗到底。
某天深夜,城外传来了阵阵兵马之声。是不是敌人又袭来了?他们全都爬了起来,竖着耳朵听,准备迎接战斗。突然,一个清越嘹亮的声音,锐利如标枪,刺破黑夜,直透耳膜——“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范羌,是你吗?!耿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凝神屏气再细听,城外的呼声响起,没错,这是范羌的声音!那一刻,耿恭他们落泪了。
救兵,救兵终于到了!!
大家打开城门,涌出城外,与前来救援的汉军部队紧紧的搂在一起,放声痛哭。哭声悲壮凄厉,穿透时间空间,震撼所有为生命而战斗的人。次日,耿恭等人同救兵一道返回,北匈奴派兵追击,汉军且战且走。
耿恭本部二十六人饥饿已久,连日奔波,途中不断有人脱力死亡。三月,抵达玉门关,只剩下了十三人,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众为耿恭及其部下安排洗浴,更换衣帽,并上书说“耿恭以单兵守孤城,挡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司徒鲍昱深赞耿恭节义超过苏武。汉章帝于是拜耿恭为骑都尉,跟随耿恭生还的十三人,也各有封赏(其中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范羌为共丞,余者皆补羽林)。
耿恭和疏勒城的守兵,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堪称大东汉的铁血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