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进被杀、董卓入洛阳的前后,丁原是一个关键性人物。董卓最终彻底把持朝政,把袁绍、袁术、曹操等人赶出洛阳,依靠的是实力,而在此过程中,董卓策反吕布杀了丁原,是关键的一步。
丁原对吕布很不错,《三国志》称“大见亲待”。但正是因为丁原的“粗略”,因为吕布具备游侠、剑客的特质,所以董卓看到了机会,他对吕布进行了策反,是谁来执行的联络工作、如何接上头,吕布如何杀掉丁原,这些问题史书均未作详细记载,只说董卓“诱布令杀原”。
对吕布而言,尽管自己身上有剑客的特性,但杀掉上级投靠敌人毕竟是一件极损仁义道德的事,他怎么会轻易下手呢?这是一个往往被人忽略的问题,也是不容易找到答案的地方。但如果细究起来,原因其实并不难发现,那就是董卓对吕布开出了天价的诱降条件,让吕布想不动心都难。
董卓开出的条件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高官厚禄,而是一句话,它记录在《三国志·吕布传》里,叫做“誓为父子”。
董卓不仅收吕布为义子,而且为此还立了誓。在史书里从来没有记录过关于董卓儿子的事,只说他有一个女婿叫牛辅,推测起来董卓应该没有儿子,如此以来当他死后继承权就成为问题。董卓可以把女婿牛辅立为继承人,也可以在手下将领里指定一个,但当董卓收吕布为义子时,这些可能就不存在了,因为董卓要把继承权交给吕布。
汉代很注重法律上的继承关系,像袁绍那样过继给叔父家,叔父的爵位、家产等就将由他来继承,这种法律关系是谁都不能剥夺的。董卓为了保证瓦解并州军成功,不惜指定吕布为继承人,为了取得吕布的信任,还举行了盟誓。这不是走过场,而是很郑重的,董卓至死都未曾反悔过,而吕布也对这种关系深信不疑,后来当王允策反他杀董卓时,吕布曾为难地表示“奈如父子何”。